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常问答室第12期]书法精品论

(2007-02-26 08:03:43)
分类: 五常问答室

东北财大 钟 问:

米芾是您认为十得其十的大师,可是为什么我至今感觉他的作品不能像《自叙帖》《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那样让我五体投地,是技艺的问题,还是审美的问题?或者是感情的问题?


答钟:

书法家通常不平稳,偶有精品,但其他作品只一般。永远都有水平的很少见,历史上似乎只有米芾与王铎。

《黄州寒食帖》是苏子平生最精彩的书法,相近水平的没有,当时山谷就说东坡再写也不会写得那么好。鲁公的《祭侄文稿》,下笔时动了真情,一点一划扣人心弦,无话可说。我认为他大名鼎鼎的楷书变化太少,没有令人惊喜的。后来读到米芾说:「鲁公行书可教,真便入俗品。」「真」者,「楷」也。这句话深得我心,但只有元章才有胆说出来。《自叙帖》写不到笔笔入纸,不够沉着痛快,怀素有不少较好的作品。年多前一位朋友购得一幅很多字的怀素手卷,绝对是真迹,但拍卖行却注明是「传说」的,成交价只三百多万,朋友执到宝也。我还没有见到该手卷,有机会会认真地欣赏一下怀素的真迹。

要记着,学书法要先学会怎样看,怎样判断什么才是好字。这种判断所有学问皆重要。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要追求自己的心得,要毫无成见,要尝试深入的体会。这判断非常重要。经济学、文章、摄影、书法,我都练成了判断的本领。十年前书法老师周慧珺说我眼高手低,大赞我对书法的欣赏力,但认为我写不出自己眼光的水平,远为不及。只这一句,我知道自己的书法有可为。懂得看,写得好只是时日的问题吧。

 

本博客管理员公告:

 
访客想通过“五常问答室”的栏目向张教授提问的,请在下面留言。提问者应注明自己所属的地区、名字。请提问者注意问题的简洁清晰。张教授只会有选择地回答部分有价值的题目。管理员有权对问题作适当的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