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常问答室第6期]五常论书法临帖

(2007-02-10 11:25:27)
分类: 五常问答室

广州 Vega 问:

敢问五常老,您练字是否也不时临帖?临帖时,想得到的是什么?

我自己在临习《蜀素帖》时,字体的形似有6成相近。但气韵为零(运笔更难追矣),这是否因为性格、对空间的构思、胸中的节奏感绝然不同而造成的?


答Vega:

学书法我临了三年米芾,跟着临了两年王铎。五年后「脱临」,写得一团糟,再三年才有可观也。

《蜀素帖》是米芾的行书精品,难学,我嫌字体不够大。临帖要找大字来临,米芾留传下来的大字,约三百个。临米芾,头两年我集中于那几百个大字,第三年是大字小字也临了。后来转临王铎,是清初的人,较近,纸大墨妙,遗留下来的大字真迹多得不得了。米芾的行书无敌天下,但书法全面看,王铎胜。今天学书法,不临王铎是傻瓜。

受到王铎的影响,临帖我只临其意、临其情,而不管其形像。形像临得似没有什么的意思──书法写不出自己的面目是失败!对我来说,临帖的重点,是要感受到原作者的感情流露。换言之,如果临帖时感受不到激情,我会放弃该帖。这方面,以感情震撼论英雄,米芾胜王铎。

要记着,看不到感情的艺术不是好艺术,而书法本身没有昼面,感情的表达更加重要了。我们临摹前贤的书法,主要是仿效他们表达感情的法门,到「脱临」时,我们是试行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写不出自己的感情,自然的,不可能到家。可惜能做到的书法家很少。

 

本博客管理员公告:

 
访客想通过“五常问答室”的栏目向张教授提问的,请在下面留言。提问者应注明自己所属的地区、名字。请提问者注意问题的简洁清晰。张教授只会有选择地回答部分有价值的题目。管理员有权对问题作适当的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