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3.09.10)是坐言起行的时候了

(1993-09-10 17:29:48)
分类: 五常谈经济

上文提及,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所在,是要从「论资排辈」的、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论产排富」的、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我曾说这转变有两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其一,前文分析过的:其间必经之路是「论管排贪」——即以管制法例而界定了贪污权利的制度。我称之为「印度之路」:此路一旦走定了——制度化了——就呜呼哀哉。

第二个不容易解决的困难,是从「排辈」到「排富」的转变中,其排列次序会有所变动,使「排辈」中的既得权益者极力反对。举一个例:假若「排辈」的权利大小依次为甲、乙、丙,而「排富」的排列是A、B、C,而从「排辈」到「排富」的转变后,甲不一定是A,乙不一定是B……这就成为难题。

我们可以肯定,把「排辈」制度改为「排富」后,国家整体可以大大增益。但整体的增益并不等于每个成员在生活上都有改进。假若甲在转变后成为B,而B的生活比未转变前的甲为好,那么甲当然不会大力反对。但假若转变后的B不及甲,那么甲就宁愿「依然故我」了。

我在一九八五年曾经谈及,中国农村的改革一开始就搞得很顺利,主要原因,是甲、乙、丙与A、B、C的排列大致相等。昔日人民公社的大队长(甲)、队长(乙)以至农民(丙),在承包土地的分配中,大致上是A、B、C的排列。但说到城市的经济改革,就不可能那样顺利了。在城市中,有大权的干部,与土地及其它资产不一定有关系,分配起来就困难了。

八十年代中期,中、下级干部的权力纷纷瓦解。我的解释是,不管这些干部在改革后的排列次序如何,大致上他们的生活大有改进。当时,弃「干」从商的例子多的是。但高级干部却是另一回事了。高干在旧制中得益甚大,转制后可能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我认为主要是这个原因:在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听说过,在体制改革上,中国的情况是「两头热,中间冷」;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我意识到改革的情况却是「中下热,上头冷」。

「上头冷」是难以促进改革的。一九八七年,我见高干左推右搪出现了数之不尽的管制法例,于是就在文章里大胆地建议:国家要送资产给高干,或者说,给适当补偿他们因改革而受到的损失,「诱导」他们弃官从商。这样做,在道德上也许说不过去,但就经济效益而言,却是大为可取的。合乎经济原则的制度,是资产要有明确的权利界定,而权利谁属是不重要的。这是高斯定律(Coase Theorem)的核心了。

可行的事不一定可观。明显地以资产或金钱把既得利益的权力「买」了来取缔,的确不大雅观,社会是不容易接受的。高斯定律为何物,在整个中国能有几人知道呢?

「六四」后两年,高干及其子弟在官商勾结或官官相卫的情况下得到不少甜头,以前的贪污变为明显不过的「好处」。历史将不会忘记这财富大转移,而「好处」从台底转到台面上成交,大吉大利,中国的增长也就一日千里。自中国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可观的年份,是一九九一及一九九二年。高斯定律可不是开玩笑的。

问题是,高干及其子弟所尽力获取的「好处」,似乎是永无止境的。这是因为︰不「好看」的权力买卖,以「好处」成交,权力没有买断,是很难做到适可而止的。更不幸的是,「好处」的交易急速地伸展到金融及国营银行那方面去。银行的借贷暴升,人民银行印钞票的机器印个不停,这导致近于恶性的通胀,而人民币的外汇币值跌得焦头烂额!

不久前,两位留美的中国经济学生忧心国事,知道而又同意我提出的「买」特权的建议,也同意我对上述「永无止境」的担心,就向我提出采用近于捷克所用的办法。

我认为到了今天,什么「买」权的办法是用不着的了。原因是,近几年来,高干及其子弟所获的「好处」良多,已经足够,即使再不给「好处」,他们也不会反对改革开放的。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可以,他们当然会争取更多的「好处」。但倘若今天北京的执政者坐言起行,严格地约束,「好处」到此为止,他们总不会选取旧制而使已得的「好处」化为乌有的。

如上所述,今天中国若要「清理门户」,废除还存在的等级特权,大手笔地推行明确的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反对的势力会远比一九八八年时为小。今天,再没有几个高干或其子弟会认为回复旧制(对于他们)是利大于害的。然而,贪者无餍,人之常情也。在今天不左不右、私产与特权并存的制度中,混水摸鱼的机会有的是。所以高干及其子弟要保持——尽量地保持——他们今天的竞争优势。

是的,今天中国改革的困难所在,是现有的制度是高干的天堂。昔日国民党「四大家族」的情况,几可复「识」矣!如此下去,印度之路是会走定的。我说此路大有复辟之势,并非凭空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