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经济 |
承四川领导人的热情邀请,十月十九日,我和佛利民等二十人飞往成都,作了两天的勾留。
久闻四川人烟稠密,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行前一些朋友认为,人口众多使那里生活贫困,但我却有另一想法:那里必然有得天独厚之处,才能使人口密集。果然,四川土地肥沃,是中国农产品的一个重点。话虽如此,四川的经济水平的确不及沿海一带。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进出口的货运费用不菲也。
但成都可不是我事前所想象的那么落后。四川的思想比较开放,是众所周知的。今后在萧秧省长的领导下,只要此君能屹立不倒,成都是一个大可投资下注的地方。最近我见到的成都,已有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二十日早上起来,参观成都的一个地下商场,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这商场是由以前备战的防空洞,大事“装修”而成的;废物利用,是一项难得一见的政府好投资。当然,如果政府能以长期租约批与私营机构承包,可省却很多麻烦,也可能办得更为有声有色。目前政府把该商场的铺位租给私营商店,应该财源广进。不过,政府投资而能赚钱的例子实不多。我衷心希望,成都政府不要以为他们可一而可再,把地下商场的成功例子看作是一般性的。
这地下商场大得惊人,我们只能参观其中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那里有一个夜总会,而在早上款待我们的人竟然请了一批歌舞人士来表演给我们看。地下昼夜难分,早上看夜总会的节目,倒也大有奇趣。可是我们看了三几个节目后,就知道表演者并非一般夜总会的艺员。一位表演舞蹈的少女,貌美如花,舞术好得出奇。后来才知道,该少女曾获舞蹈一等奖。其它的表演者也大有可观,使我觉得成都政府太客气了。我们实在不应扰人“清梦”,要这些艺员清早起来为我们表演。谨于此向这些青年表演者深表谢忱。
同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武侯祠。武侯者,诸葛亮是也。但武侯祠中的主角,其实是孔明的老板刘备。照事论事,刘备的本领决不在孔明之下:这个评价,曹操与我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但《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神通广大,把孔明捧到天上去,使后人把“先帝”的祠变为武侯的祠!
武侯祠很有可观,但令我特别注意的是墙上岳飞所书的《前出师表》木刻。木刻不是原刻,原刻的我在一九五二年于香港的街旁以港币一元买到一份搨本。那究竟是否岳飞所写的字大有疑问,但字体写来龙飞凤舞,潇洒之极,大有岳武穆之风。话得说回来,这篇有口皆碑的名书法,纯从书法的角度看,不算超凡,因为字体过于霸道,缺乏韵味与灵气。祠内还有岳飞所书的《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看来是不同书法家的手笔。
十月二十一日的早上,我们去参观有名的杜甫草堂。那里有一室放着很多木刻的、书法家所写的杜甫诗。我徘徊良久,特别欣赏田汉所书的那一幅。田汉是抗日战争期间,文采斐然的一个爱国诗人,我从来不知道他的书法如此了得。草堂室内一睹诗人临池之技,惊为天才,余生也晚,不能与田汉交个朋友,诚憾事也。
成都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条出售保险箱的街道,保险箱触目皆是,比在香港所能见到的多得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市民一下子富裕起来了?难道成都盗贼如毛?又难道是银行不准存户任意提款,因此人们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去?可能是另有原因,也可能是几个原因的混合。
比起上海、北京等地区,成都物价相宜得多了。加上四川历来盛“产”杰出人物,有前贤古迹可观,是值得一游的。但游客购物时可要懂得讨价还价。在夜市上我见到一幅大有可观的仿《清明上河图》卷轴,开价人民币千八,我还价四百而得之。一位律师朋友以三十元买了两个大水晶梨,以为“执到宝”,殊不知其它朋友买得更大的,只是一元一个——而这后者的价钱,可能还买贵了一倍。
香港律师公会有收费规限,不容顾客讨价还价。我那位律师朋友可能以为成都的小贩也有类似的公会吧。
回头说,在赴成都之前,我与周老弟安桥在一项玩意上打赌,输了二千元给他。欠债还钱,无话可说。回港后我给周老弟一个选择:要二千港元还是要我那幅以四百元人民币购得的《清明上河图》。他抢着要拿后者。这样,我就赚了一千六百多港元,可算不负成都之行了。
说不定有朝一日,周老弟把我给他的《清明上河图》再卖出去,而获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