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1.02.15)我是怎样思想的

(1991-02-15 15:37:32)
分类: 五常谈教育

儿子到美国进了大学,读完了一个学期,成绩很好,我当然高兴。他回港度假,父子相聚,倍加亲热了。他选修了一科心理学,我见他成绩名列前茅,就好奇地问:「你从心理学学到些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他真的是下过一点功夫!通常一知半解的学子,对自己所知总会伟论滔滔,但多知一点的,往往一时间无从说起。

但过了一阵,儿子说:「爸,你思想时脑中是用文字还是画面的?书本上说,天才思想时大都用画面。」我这个傻儿子,一向认为父亲是个天才,所以预期我的答案是「画面」。他把我难倒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他问及,我就细想自己思想时究竟是用什么的。想了好一阵,我回答说:「我什么也不用,真的什么也不用!」儿子听得张大了嘴,跟着喃喃自语地说:「怎可以『无中生有』?」

我曾经写过《思考的方法》(见《卖桔者言》),很受学生欢迎,但那是说方法,可不是说在思考时用什么「媒介」。是的,我不知道在思想时自己是用什么的。写文章,我当然心里在想文字,但在文字之前想内容,我既不用文字,也不用画面。思想时内容是怎样形成的,不得而知也。

谈谈下象棋吧。闭目下棋时,在脑海中我当然有一个棋局的画面。但开眼对弈,面对棋盘,按棋路推理,脑海中就没有什么文字或画面了。转谈数学吧。想「数」,脑海中当然有方程式。摄影呢,思考时当然想着一个画面。就是最笨的蠢才也会那样想,与天才有什么关系呢?

可能我儿子所谈的心理学课本所说的是指抽象的推理吧。抽象的思想,我想时真的是什么媒介也没有。想时像魂游,如梦如幻,哪管它什么文字或画面?我脑海中若有文字,通常只是一个还未有答案的问题。有时觉得问题不够清楚,我就尽力把它弄清楚再想。

有了问题,我找答案时的思想就没有什么媒介了。通常的过程是,模模糊糊地想着一个问题,想得久了,另一个问题在脑海中浮现,跟着再模糊了一阵,又得到另一个问题,如此在一阵一阵的模糊中,一层一层的问题演变,原本的问题答案就莫名其妙地跑了出来。有了这答案,我才再以逻辑推理来考证这答案是否对的。

一九六六年,我思考佃农理论时,脑海中的问题是:「既然传统认为佃农制度大有浪费的地方,地主所收的租金下降,那么地主为什么要选取佃农制度?」模糊了几天,我问:「假若传统错了,那么前辈们忽略了什么?」如此又模糊了一阵,答案就出来了:「佃农制是一种合约,其内容条件与其它合约一样,可以千变万化,是由交易者商议而定出来,传统的佃农制分析是忽略了这合约的条件。」有了这答案,要在逻辑上断定在竞争下佃农合约应有的条件,就易如反掌了。

一九六八年推翻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界外效果」理论时,我问:「若有界外,什么是界内呢?」一九六九年推翻了当时的公产理论时,我问:「每个人都争取私利,无意损害他人,那么为什么公产的租值会下降至零?」一九七三年推翻了价格管制理论时,我问:「被管制的价格低于市价,那么这二者的差额是谁拥有的?」一九八二年推翻所有的公司原理时,我问:「假若我请人替我提供某种服务,究竟我和他是同一家公司还是两家的?」

以上及其它的例子,我问时当然脑海中是用文字——画面怎可以问?但有了问题后的思想,我就不用文字或画面了。很明显,非用文字不可就用文字,但以摄影的例子来说,非用画面不可就用画面。其它的思想,什么也可以不用。

心理学课本的作者显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想,人们在思想时究竟用文字还是画面,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可以用上述二者(媒介)来分别谁是天才,谁是蠢才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