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04)「九七问题」后记

(2000-04-01 15:16:10)
分类: 五常谈学术

「九七问题」这部分的九篇文章,早应过时,但保存下来作回顾,倒有意思。

《向港英致敬》是指夏鼎基时代及之前的港英,之后的港英就不值得那样欣赏了。

《公司法治港》的建议没有被采用,殊为可惜。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好些城市都应该以公司(Corporation)的形式管治,不仅是香港。在外地,尤其是美国,城市公司很普及,而且办得成功。

其它几篇关于九七问题的文章,今天重读,仍感满意。好些北京朋友说这些文章对后来的「基本法」影响很大。这一点,我什么感受也没有。这些文章发表在「基本法」制定之前,其建议有没有雷同之处,或巧合雷同,读者自己作判断好了。

九七已过渡,除了居港权及香港终审庭那次风雨外,北京对香港算是言而有信,不容易批评。但今天香港的经济困境,是因为港英及北京双方在九七前各有各的做错了一件事。

港英之错,错在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就大吃最后的晚餐。公务员加薪加得厉害;公共事项消费激增;福利在某程度上走上社会主义的路。

北京之错,错在大事唱好,大锣大鼓,惟恐天下不知香港回归大有前途。内资的涌进使香港的物业价格暴升至人类历史高峰,工资与物价亦步亦趋,违反了在联系汇率下香港通胀率要与美国的通胀率看齐的准则。升得高,跌得惨,是以为难。

十多年前我就说得清楚:九七过渡,越静越好。为什么执政的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