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09.15)专栏文字

(2006-09-15 14:43:04)
分类: 五常谈艺术

那天摆乌龙,在《南窗集》的结段说美国经济大师贝加正在《商业周刊》发表专栏。几位读者来邮更正,说贝加的《商业周刊》专栏停止了一年多,转为在网上写博客,与另一位我也认识的大师梅花间竹云云。

从来不用计算机,偶尔拜读他家专栏,全是由读者或朋友传来的。收过好几篇贝加,有些上头写着《商业周刊》,以为他不断写下去,不知道转了地盘。这失误显然起于有些传来的是贝加旧作,而我没有注意日期。

这些日子不少朋友或同学与我谈专栏文字,有点煮酒论英雄的味道。有些同学把我发表了的文章搞博客,据说好几处,加上其它网页转载的无数,在中文世界算是热闹的。先进的科技,把我带进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世界中。同学们要跟我煮酒,是这样引起的吧。

本来想说自己不是专栏专家,立刻想:发神经,写了二十多年,近千篇,不是专家是什么?这里说的专栏不是中语刊物上的天下独有的副刊随笔,而是有千多或二千多字或更长的大众文章,要讨论或分析一些事,一些情。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是另一种格局,似易实难,与正规的学术文章是两回事。

多年来,不少读者朋友说我的专栏有个特色,那是无端端地转到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地方去。最近与一位编辑专家谈到专栏文字,他说其它专栏他可看看题目,读几句,就知道内容的大概,只有我的永远猜不中会说什么。去年周其仁为文替我祝寿,说读我的专栏,他喜欢先读一两段,不读下去,猜一猜下面会说什么,永远猜不中。不知是弹还是赞,但好玩是肯定的吧。

这里要公开一个大秘密:我自己动笔前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读者怎可以猜中呢?不长不短,既非学术论文,也不是苏东坡写《赤壁赋》,而是要跟大众读者谈一个话题,过瘾一下。说动笔前毫无意识是不对的。先要想出一个题材——这是最困难的地方——知道自己有话可说,有一个重点要说,然后咬着这重点写足需要的字数。其实这重点往往只几句就可以讲完,但要写千多或二千多字,动了笔、开了头再作打算。因此,有需要无端端这里转左,那里转右,而这些转也,自己动笔前不知道,读者当然猜不中了。我是个毫无成见的人。结论随时可以变卦。转得几转,动笔前没有想到的事实或史实在脑中出现,逻辑规范,就依照逻辑的约束变下去,变到哪里就哪里。你可以批评我这个人不够坚定,或没有立场,但我认为做学问是应该这样的。

《还敛集》约一千二百字,《南窗集》倍之。用墨水笔写,稿纸自己设计,浅黄色,一页只二百五十个格子。一定写过界,每页大约一百六十个字,《还敛集》要写七页又半,《南窗集》大约十五页。后者弹性较大,因为有黑蛮的插图。字数不够,黑蛮的传世之作就放大一点,反过来传世画作也要让我一下。

出术出术。动笔前要大概地知道说的是多是少。知道要说的不多,起笔就谈天说地,风花雪月地潇洒一番,有你冇你先写三几页稿纸才转入正题。知道有好些话要说的,反过来,一动笔就手起刀落,不搞搞震了。以《还敛集》为例,一般而言,稿纸第三页左右开始发挥,见到「七」字开始收笔。你说过瘾不过瘾。

最过瘾还是有时自己在稿纸上头写错了页数,有时重复了数字,有时漏了一个,弄得过长或过短。《南窗集》有黑蛮的画救一救,但《还敛集》则要修补了。

http://www.blogchinese.com/915/64624/upload/51613626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