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88年秋)《中国的前途》作者后记

(1988-10-01 09:02:05)
分类: 五常谈经济

我对共产中国经济的研究发生兴趣,是始于一九六八年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的时候了。该大学收藏了很多珍贵的书籍,百忙中我每星期总要花上几小时在那里的东方图书馆参阅。当时我正全力在产权经济的理论上钻研,很想知道共产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碰上中国大陆的文革一个史无前例的、最极端的共产政制--搞得如火如荼,所以我就希望能在一些大陆出版的刊物中得到一些启示。

 

很不幸,我翻了六大本关于大寨、四大本关于人民公社的书(是日本所编辑的大陆文章),页页都载满了「伟大」的术语,书中除了对毛泽东歌功颂德之外,内容空泛,不着边际,使我白白花了两个月的工夫也一无所获。其它的大陆报章及有关资料更令人反胃。可以说,在那时,我对中国大陆经济的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同一时期在美国出版的多本关于共产中国经济的书,都不值一看。可不是吗?我自己懂中文,能找到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尚且不明大陆的真相;而这些书的作者,只靠着数字图表之类的「阵势」,又怎能言之凿凿呢?我想,这些书都是废物!当时不仅我个人是这样想,其它较有份量的经济学者也是这么想。过了不久,经济学者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研究失郄了兴趣,多个学术基金会都一致地不支持有关的研究了。

 

是的,自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六年的整整二十年间,比较可靠的有关消息,还是得自那些生活于中国大陆的亲戚朋友的见闻。我所听到的每一件关于那里经济的事,都使人不寒而栗。虽然我希望那些传说并非事实,但五花八门的恐怖传闻如出一辙,其间并无矛盾、可疑之处,于是在心底里我知道:中国大陆是真的陷于不幸的困境中了。一个惯于作实证研究的人,对资料与资讯的真伪,有外人难以理解的触角,知道信口开河的资料是犯驳而站不住的。同类可信的恐怖传闻听得多,久而久之,就变得麻木了,对中国大陆也就失却了希望。

 

因此,到了一九七八年,那里有比较明显的开放迹象时,高斯与佛利民不约而同地希望我能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做点研究工作。我感谢他们的关怀,但提不起兴趣。话虽如此,一九七九年夏天,我还是回到广州及佛山去看看。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二十多年没有见面的两位姐姐还是把我看作小弟弟般的款待我。而事实上大家都老了,提起以往,她们一字一泪地诉尽心中无限事。我也趁便到佛山的英华校址(现名为佛山一中)一行。从一九四五年至四八年,我曾在那里读过小学,睹物思人,向校长问起昔年的老师与同学:我提出五、六个人的名字来,所得的回答,都是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就不再问下去了。

 

不管怎样说,共产政制的经验,确是不堪回首。在那次的行程中,我向亲戚朋友问了很多关于以往的事,问及他们现在(一九七九)的改进,也看到好些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与干部的作风。于是,我对共产制度开始有些理解,虽然比较深入的体会,还是后来在多次的旅程与观察中才能得到。

 

一九七八年,我曾为英国的经济事务学术社写过一本关于共产经济的小册子。他们知道我在七九年到过中国大陆,就急不及待地要我写一篇题为《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的短文。我左「推」右「搪」了很久,结果还是在八一年执笔,写了初稿,长达数万字,他们在八二年以小书的形式出版。我反对用「资本主义」这一词(他们坚持要用),不过,我却推断了共产中国会走向近乎私有产权一般人认为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在那小书内,我推断在中国大陆会发生的事,可说「百发百中」了。就这样,我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中国专家」。

 

《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的中译,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这中译是不够完善的。翻译有时比创作困难得多,更何况译文的初稿不是由原作者亲自动手的。但我认为,对中国大陆经济有高度兴趣的读者,最好先读这一篇长文,且不妨多读几次。

 

在白纸黑字上推断了什么会发生,就如买了股票下了注的人一样,当然对有关的一切特别留心。此所以,从一九八二年起,我对中国大陆的改革,以及改革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困难,不断地观察、调查、思考;也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问题上写过八、九十篇文章。

 

拙作的《卖桔者言》一书内,与大陆有关的题材,虽然几乎占了一半,但正式针对大陆而写的文章,还是由此书--《中国的前途》--开始。八四年十月至八五年五月的七个月内,我一共写过二十一篇。《为一丝希望写文章》是当时最后的一篇,可说是我心目中的代序,故置于本书之首。其它二十篇我就不再分门别类,而以发表时的先后来处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