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学术 |
痛心今天的经济学后起之秀不抢着去研究那么多的真实世界的有趣现象。国内的经济以巨机姿态起飞,有趣而明显的现象所在皆是。要是我还年轻,为了考查乐不思蜀也。今天日暮黄昏,再没有魄力考查什么,只是随意观察,读读报道,又或听朋友描述一下,稍知大概,就用自己的想象力来下笔了。不一定对,可能有大漏,但坐下来联想倒有意思。
中国已成为天下制造大国,起步了不久,来日方长,而广东与苏浙是工业发展的两大重镇。相似与相异之处可能很多,没有作过考查,但不用考查,一项发展广东与苏浙截然不同,这里略谈一下。
要分析的现象是广东的工业发展偏于类聚,而苏浙一带类聚的情况很少见。类聚生产的现象不难解释,不类聚比较困难。最困难是大家都是工业重镇,一处类聚另一处不类聚。为什么呢?我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写出来让读者想想吧。
广东的工业类聚生产是明显的。例如顺德产家具,促成了我写《乐从是个现象》一文。是的,家具在顺德类聚生产,在顺德市内的乐从镇类聚展销,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中心。又例如,中山盛产灯饰,那里的古镇有灯饰厂商一千二百多家,其展销的灯饰街也是一个现象。再例如,番禺盛产首饰,以产量算是世界首饰之都。此外,比较不明显的有东莞的塑料工业等。这些都是类聚生产的情况。
相比之下苏浙一带就不容易见到生产类聚的情况了。我对苏浙的工业知得较少(其实广东也知不多),但我到过的上海浦东与上海邻近的昆山,不见到有类聚生产的现象,而庞大的类聚展销也没有。浦东类聚的,是国际性的工厂企业,不是产品类聚。昆山类聚的,是台湾的厂商投资,也不是产品类聚。人种或国际类聚也是类聚,但与产品类聚的性质不同。广东的工业也有人种类聚:港商类聚。人种类聚容易解释:语言相通、文化相同、朋友相聚,一起投资生产,何乐而不为?
生产类聚是容易解释的。劳工与技术人材相聚在一起,找工、转工、聘用等都较为方便。更重要的是合作与竞争没有冲突。一间厂商接了大订单,独自赶产赶不起,如果有生产类聚,这厂商可以发出去给同行连手产出。这种发来发去的合作行为不少见,而把一样产品的局部工作发出去则更为常见了。我要重复一位在东莞设厂的朋友所说的话:「我的工厂是他们的;他们的工厂都是我的。」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如假包换的「共产」制,也是生产类聚的主要原因。
展销类聚更不难明白。这是我在《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一文内所提到的类聚第二定律。这是说,类聚展销可以减少顾客的找寻费用,而主要是那些单为选购某类物品而来的顾客。乐从的家具与古镇的灯饰,顾客要不是为新居装修而来,就是那些采购而后零售的商人,或做出口生意的。
生产类聚与展销类聚在邻近一起做,相得益彰。产品展销近于产地,运输的费用,专业的推介,维修的方便,都有节省的好处。乐从的家具与古镇的灯饰的展销搞得那样大,显然是因为邻近的生产类聚很庞大的缘故。
生产不类聚是比较困难解释的。一个浅解释是某些工业,供应某市场,所需厂商不多,也可能只以两三家类同的工厂从事,已足够应付市场,所以在一个工业区内有多个不同的工业。这解释有其可取之处,而事实上比起广东,苏浙一带的厂商较为庞大。但这解释充其量只是局部,因为广东的生产类聚也有大工厂。这里要注意的,是据我所知,外资在昆山与浦东设厂,有远比广东严格的最低投资规限。这规限使设厂比较大,而大厂的存在减少了小厂类聚的机会。
有朋友建议重工业(通常是大厂)与轻工业不同,前者的类聚机会比较少。这也有可能,但解释也只能是局部。美国的汽车重工业,类聚于底特律一个城市。中国的汽车工业完全不类聚。本田在广州,通用在浦东,而最近福特要在中国入局却选了重庆。
人种类聚——因而生产不类聚——可能是最有分量的生产不类聚的解释。人种类聚有好处,生产类聚也有好处。如果前者的好处比后者的好处大,而二者不可兼得,那么生产就不类聚了。上文提及,浦东是国际类聚,主事经理说英语为主;昆山设厂多台湾人。同类人种以不同的工业到一区设厂,同区的行业就变得零散了。
从表面看,只有广东是二者兼得。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初期,到国内设厂的绝大部分是香港的投资者。因为语言相通而又接近香港,他们大都选在广东下注。有很多的港商,搞轻工业,每个商人的平均投资不大,促成今天广东生产类聚的情况。这是说,轻工业比较容易类聚,小投资也比较容易类聚,而那么多的香港商人云集于广东,二者兼得——人种类聚与生产类聚——就容易出现了。
我不知道上文对广东生产类聚而苏浙不类聚的解释对不对。事实上,我对两地的工业所知不多。是随意观察与道听途说得来的数据,不能发给读者保证书。肯定的是乐从的家具与古镇的灯饰的展销的类聚有很大的规模,而产品多在这些市镇或邻近制造,被朋友确定了。番禺的首饰类聚生产我早从一个首饰商朋友听到;东莞的塑料工业也是听来的。
昆山的情况,我比较熟,看不到生产类聚。浦东是因为我关注上海的经济发展而乘车周游了几次,见到的大都是世界名牌,因而知道没有生产类聚。不知对不对,希望读者有以教我。
相关文章:《再谈类聚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