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五常
张五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649
  • 关注人气:228,7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3.11.26)配额:前车可不鉴乎?

(2003-11-26 22:17:01)
分类: 五常谈经济

中国两年前签订世贸协议后,纺织成衣产品进入美国的配额按步取缔,其中一些取消了配额。后者中有三种产品因为取消了配额而导致美国进口急升。美国决定把配额于明年初放回去。中国反对,说美国违反了世贸协议,美国则认为没有违反,吵了起来。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我不懂,但谁对谁错不是这里要探讨的话题。

经济学者是屡有分析配额的效果的。他们一般是按照课本的方法,把几条曲线移来移去,看著法例加上一点变化,然后以些什么回归分析计量一下。这种分析不是错,而是因为过于著重方程式与进出口数字,忽略了我认为是制造品配额最重要的含意,也即是说漠视了最重要的内容。让我说说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成为世界第一成衣(纺织品)出口「国」。你道为什么?是因为六十年代中期,美国及其它先进之邦,以配额约束香港纺织品的进口数量!

那些年头我在美国,亲眼看得分明。六十年代,香港的纺织品只在低档的百货商场的地下(basement)出售,品质奇劣,价格相宜,见不得光,与数之不尽的落后国家的产品排排坐。配额约束实施后,香港成衣的质量急升,几年之间由地下升到最高档的那一层,而价格也大幅提升了。不少美国的高档牌子惨遭淘汰,或节节败退。是的,七十年代后期,香港富有的太太小姐们,坐飞机到美国的高档商场购买衣服,买回来的都是香港货。

有什么奇怪了?四十年前美国某些州份把香烟税改为以每包算,香烟立刻加长。若干年前西雅图某区政府委任的收垃圾公司发了神经,垃圾按每箱收费。该区的垃圾箱立刻加大,塞得满满的,父母叫孩子在箱中的垃圾上跳,结果是垃圾箱重得拿不起来!

配额是值钱之物。一件成衣要一个配额才可出口,制造商怎会不增加其质量呢?这正如香港进口的美国苹果与金山橙,因为高档的与低档的要加同样的运费,进口商当然选高档的了。如果我瞒著老婆,偷偷地带一个像年轻的宋美龄到雅谷进晚膳,我不会那样傻,问侍应有没有汉堡包。

经济理论的解释当然还是那条需求定律。香港中六学生懂得的答案,是虽然加上运费后,优质苹果与劣质苹果的价格一起提升了,但从相对价格那方面看,优质苹果的价格是下降了的。需求定律的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同样,提升成衣质量,其价格是上升了,但优质与劣质同样加上一个配额之所值,优质成衣的相对价格下降,所以出口的质量提升。

这分析,中六学生说得出有一百分,但到了博士后只得六十,强可及格,因为只是大略地对。较为正确的分析比较深入,要把「量」来一个颇为复杂的阐释。拙作《科学说需求》的第六章第五节处理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被配额约束了数量,香港当年会成为天下第一纺织成衣出口国呢?答案是两个理由的合并。其一是优质使价格上升,而出口总值以价算。其二是优质的成衣远为耐用,减少了他国的出口量。

另一个问题来了。当年亚洲的国家都受到同样的配额管制,为什么主要是香港跑了出来呢?答案还是需求定律:整个亚洲只有香港容许配额在市场自由买卖。这自由转让不仅使配额落于善用或适用者的手上,也使配额的价值上升,而这使香港的优质成衣的相对价格下降得更多了。听说国内的纺织品配额也有在市场转让的,但因为法律不容许,市场就发明了一些偷龙转凤的转让方法。这增加了交易费用,然而,一般的观察是国内的配额转让盛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应该与香港昔日的相若。

任何制造品都有多个层面的档次。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市场中,不同之区会按他们的比较优势成本来选择各适其适的品质档次产出,选错了的制造商会被市场淘汰。不是说在配额引进之前,香港的制造商没有能力产出质优、档次高的成衣,而是在国际自由竞争下,他们认为投资于高档次的产品,其成本斗不过先进之邦。

配额的引进,是把自由市场的质量档次排列更改了。怎么可能呢?配额之前香港的成衣制造商认为走高档的成本过高,走不过,难道配额之后走高档的成本下降了吗?不是的。答案是:配额引进之后,成衣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受到约束,使配额的每个受配者在某程度上拥有一点垄断权,配额之价代表着垄断租值,而这租值的存在容许持有配额的竞争者提升成本,因而容许成衣质量的大幅提升。在持有配额者的竞争下,均衡点是质量提升的成本增加在边际上与配额的租值相等。是配额租值给予成本上升的空间;是需求定律强迫质量上升的选择。这是经济学。

是愚蠢得不容易想象的保护主义。当年美国与其它先进之邦,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成衣商,把落后而质劣的香港纺织品加上配额限制。然而,到头来,落后的香港成衣商,因为配额保护着他们,给他们有可观的配额租值,让他们有成本空间大展拳脚,提升产品质量,把先进的配额倡导者杀下马来。这叫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些年来中国大陆的纺织成衣,有众多港商的参与,质量广及多个档次,其中不乏高档的。入世之后,面对配额的瓦解,制造成衣的竞争急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配额的重临会使他们精益求精,可能把金缕衣造出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欧洲的什么名牌将会有难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