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常谈艺术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官,以上是明人杨慎写的《临江仙》,有点老土,也有点俗气,但罗贯中把这首词放在《三国演义》之首(一说是清初毛宗冈置于《三国》卷首),可见哲理是英雄所见略同矣。事实上,古往今来持同样观点的骚人雅士甚众。北宋苏东坡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辛稼轩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清代孙髯翁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我曾经说过,大江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淘不掉苏东坡。别的不说,苏学士为赤壁写下的一词二赋怎可以被淘掉的?不是说丰功伟绩真的不可能传世,而是说政治、武力、商业等成就多多少少有点空中楼阁,有点不着边际,不容易捉摸,所以较为容易地被时间遗忘或被淘汰了。要传世,可以捉摸的成就机会较大。你问我唐太宗有什么大成,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他的书法非常好!不是说太宗没有丰功伟绩,而是不够具体,有理说不清。这也是说,如果你要传世,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是找些具体的、可以捉摸的、比较容易界定成就的事项入手。
我提到这些,是因为在报章上读到美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给贝聿铭。我想,贝氏当然受之无愧,但他名留千古,却不需要有任何奖状的支持。建筑物十分具体,立于地上有目共睹,而整个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中,充其量只有两三位可与贝聿铭相提并论。是的,所有关于近代建筑艺术的书籍,贝氏所占的篇幅自成一家。虽说具体,容易捉摸,但有这样的成就也确实令人拜服了。
还健在的炎黄子孙中,算是二十世纪的,以具体成就而肯定可以名留千古的,我想到两个。一个是贝聿铭,另一个是查良镛。能够把武侠小说写到金庸那个层面是个奇迹。我个人认为老查是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要知诺贝尔的文学奖不限于文艺创作:昔日的丘吉尔、罗素等人获该奖,但作品说不上是文艺。英语literature的含义甚广,而老查在literature上的贡献是没有疑问的。可惜鬼子佬看不懂中文,而武侠小说翻译甚难——就算有天才译得天衣无缝,没有少许中国的历史文化基础,鬼子佬不容易看得懂。很有点不公平,因为其它文化以译作而获文学诺奖的人数不少。
虽然一般地看,衡量准则有点不公平,但我还是认为以具体成就传世,二十世纪炎黄子孙是被西洋鬼子比下去的。以人数的比率而言,我们更是输得面目无光。二十一世纪看来是另一回事了。不是我们的天才突然多了起来,而是五千年来我们要到今天才有比较自由发挥的空间。
君不见,从小或年轻开始到外地求学的华裔学子,以人数比率论成就,一般远高于当地的老外。君也不见,二十一世纪刚开头,音乐就出了一个谭盾,一个郎朗,一个李云迪,一个王之炅,一个黄蒙拉,一个陈佳峰……,都是中国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