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11.28)从邮递书籍说政府垄断

(2002-11-28 11:38:19)
分类: 五常谈经济
历久以来,邮递是政府垄断的行业,各国如是。多年前高斯发表过一篇文章,说英国早期的邮递是由私营公司从事的,后来政府以垄断取代,原因我记不清楚了。

这些年来,私营的邮递公司在各地兴起,与政府竞争,大有斩获,使政府的邮政局节节败退。这转变的起因是明显的。各国政府的邮递连年亏蚀,补贴再也负荷不起,邮费大幅度地增加了。这给私营的有可乘之机。究竟香港的政府邮局还要不要补贴我不清楚,但多年前这些邮局的员工服务态度恶劣,街知巷闻,而今天因为有私营的竞争而变得态度可人,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也是街知巷闻的。
政府邮递与私营邮递的历史转变与他们的成本及效率的比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研究题材。我老了,再不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寄望于后辈经济学子吧。我认为这题材重要,是因为上述的比较是明确易懂的:邮递就是邮递,其成本与效率的衡量是不难得到肯定的结论的。
自己没有作过调查,当然不可以长篇大论,或作深入的研讨。然而,我出版了二十本书,往往要赠送给读者或朋友,送佛送到西,自己出邮费,寄书(邮递书籍)的法门选择自己就成为一个准专家。有趣的现象不少,这里选写出来让读者思考一下。
先谈香港本土之内的书籍邮递吧。政府邮费是

一公斤之下十六元四角,寄者要把寄件送到邮局去,寄后没有回条,而寄到香港任何地区都是同一邮费。相比之下,我常用的一家私营邮递公司就远为复杂了。对我非常重要的,是私营的上门收货,送货时间准而快,可以预先说明,而送到后有签名回条交还给我——是「双挂号」的服务了。邮费呢?相当复杂:以两公斤以下算,买套票的(每月有最低件量规限的)最低收费是八元三角一件,最高是十四元一件——每月件量越多每件收费越低;散客(只光顾一次的)是二十至三十元一件。还有的复杂费用是:偏僻或交通不便的邮递目的地,每包要补加十元至六十元不等。
上述的政府与私营的费用分别的含意是:久不久才寄邮的顾客,偏于用政府邮局,但寄量较多的就偏于用私营;时间宝贵的偏于用私营(上门收货之故也);寄到偏僻地方的,偏于用政府。
要指出的最重要的观察(observation),是比起政府邮递,私营邮递有远为详尽精细的收费结构(经济学所说的rates structure),远为精细地反映着不同邮递的不同成本。这样一来,好做的生意由私营做,不好做的由政府做!(小心一点地说,政府邮递也有收费结构的,但精细远为不及;某些邮件政府邮局也可上门收货,但不是一般性。)
对香港私营邮递的运作,我个人的印象有二。其一是管理精细严谨:收邮准时;分区送货算得准,先以电话通知收邮者等待;回条有收者签名,清楚明确。第二个印象(一位比我多知的朋友说不一定对),是私营的多用老人及学生年岁的员工,公共交通费用半价。
邮件寄到香港之外,情况就不同了。我的困难,是私营的不肯邮递书籍到国内去!这是因为某些书籍过不了国内的关口,费时失事,生意做不过。虽然我写的书毫不反动,应该没有这问题,但书就是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私营不做国内书籍生意,气煞我也。政府邮局不查不问,打回头或对方收不到贵客自理。
送书给国内的读者或朋友,我要累积十多本才委托人带到深圳去邮递。此法一行,又遇到另一番景象!
据我所知,国内寄国内,一本书由深圳寄上海,政府邮递收费三十五元,私营收费二十元。虽然后者不可以递送所有城市,但可以的准而快,也是先以电话联络收件者,礼貌周到。国营与私营有别,不奇怪。奇怪的是政府规定,私营邮递规例不准处理一公斤之下的邮件。换言之,私营邮递一公斤之下的书,算是「走私」了。可幸这样的「罪犯」不容易查出确实的证据而处之于法。
微不足道的现象有重于泰山的含意。不容许私营邮递一公斤之下的邮件,摆明是要维护政府邮政以垄断而生存的目的。同样书籍邮递,政府收费高百分之七十五,且服务远为不及,国营的效率比不上私营,虽是老生常谈,但明确如斯的证据倒也别开生面。
更重要的问题是:以垄断而生存是中国今天的国营企业的生存之道,而一般来说,维护垄断的存在永远不愁没有借口。让国营垄断出版行业,不发私营出版牌照,可说是为了国家稳定,禁止造反的或有煽动性的言论。让国营垄断金融、外汇可说是保持汇率平稳,物价安定,不容许外资在重要的金融上惹事生非。让国营垄断电话通讯,也可说是要维护国家机密,为大局设想也。
要维护,要垄断,何患无辞?困难是邮递!政府要垄断邮递有什么借口呢?说要防止违禁品的运送吗?一国之内,违禁就是违禁,运送是禁,不运送也是禁,而为什么私营邮递一公斤之上就不禁呢?除了要维护政府邮递的无效率生存,或者要减少政府补贴负担,政府邮递垄断不容易有半点说服力的借口。
国内禁止私营邮递一公斤以下邮件,与香港的竞争效果相反。国内是好做的由政府做,不好做的让给私营。这是以留难竞争者而生存的办法。我认为国内的政府邮局将会守不住,迟早会被迫改作私营,或惨遭淘汰,没有垄断借口只是次要的理由。主要的理由是近几年来北京当局维护政府垄断的意识,是有钱赚才维护,要补贴就怕、怕、怕。当今之世,有了什么电邮、传真、国际速递之类的普及,邮递赚钱要讲服务好,成本算得精细,而这些不是国营可以办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