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3.03.08)强烈的对比

(2003-03-08 11:29:30)
分类: 五常谈经济
朋友要我评论梁锦松的财政预算案,打开报章一读,头条是红色大字标题:《全民叫苦》。略读内文,在稿纸上写下一个名目:《满盘皆落索》。但跟著想,这与阿松有什麽相干?香港的经济困境不是他发明的,而压力团体、得益分子所在皆是,就算天才绝顶也不容易想出一个足以令人拍掌的预算。

无可奈何,这里那里减、减、减,这里那里加、加、加,要使所有的人分担财政赤字,换来的是所有的人破口大骂。香港的财政预算不评算了。

报章再翻下去,大字标题是关於朱镕基退休的,题云:《政绩超水平,获雷鸣掌声》。不容易想像有那样强烈的对比。我为朱总退休已写好了文章,下期发表。不懂得擦鞋,但要跟朱总幽默一下。题云:《令人羡慕的困境——朱镕基退休有感》。(这里补充一下,朱总给我的感受,是他与学术有根深蒂固的情意结,而作为举世大国的国务院总理,他专注的却是经济。这些可见朱总对政治没有兴趣。年多前港大觅校长,我力荐朱镕基,附和者众,但一律恐怕朱总置若罔闻。)

说到强烈对比,真的是奇哉怪也。国内与香港是同一国家,对比怎可以有那样大的分别呢?虽说一国二制,但二制何在?二十年前,还未一国,是明显的二制。十年前,二制不大明显。九七以还,何来二制了?国内早已不吃大锅饭,早已不要铁饭碗。有不同的地方,但以制度而言,对比并不强烈,说是一国一制不会有多人不同意。

然而,国内与香港的强烈对比不胜枚举。火星人到地球来,不会相信是同一国家。如下的对比强烈,但既然是一国,不可能永远存在,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一)物价与工资相差甚远,历史上不可能找到一国之内有那样大的价格差距。工资相差四倍(公务员与干部的工资相差八倍);楼价相差四至六倍;食物、衣著之价相差一至两倍,交通也如是。香港比较相宜的,是长途电话。

(二)经济增长率是一与四之比。一国之内怎可以有这样大的增长率分离的?

(三)人民币有上升压力,港币有下降压力。一国二币,一压上一压落,岂不是奇哉怪也?

(四)国内的外汇储备急升,视本土的财政赤字如无睹。香港的任老弟心惊胆战,为恐财赤烧到他的储备那边去。

(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雄心勃勃,有些说希望两年翻一翻,有些说希望三年翻两翻。香港的毕业生呢?有长进的打算到国内去。

邓小平昔日在国内搞经济特区(今天特区不特),是政治性的改革战略。先给小部分地区有较大的市场自由,然後以其效果作示范。邓老推出一国二制,其原因似乎有二。一、安定港人对九七回归的不安;二、要香港继续繁荣,作为大示范。他曾经说:国内不妨有一百个香港。没有到过香港,只凭想像,当日而言,虽不中亦不远矣——这是邓老的过人之处。

然而,邓老当年怎样也想不到,香港回归後没有一国二制,却有一国二济。要是邓老死而复生,看到上文所说的强烈对比,不知会怎样想?啼笑皆非是免不了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