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即将遗失的记忆(三)

标签:
黑龙江知青北大荒知青逊克知青上山下乡40年沂州村杂谈 |
分类: 知青纪事 |
右图是我们走出村子去南岗黄豆地时的一段泥泞的路。以前村子里全都是这样的路。如今踩在这样的路上感觉十分柔软,怀恋之情油然而生。 |
如今我们知青住过的宿舍已经全都没有了。在知青原来的宅地上建起了砖房。所以只好拿老乡的旧房子来作对照了。我们插队时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那时的房子中间是门,走进门是一个灶间,两边各是一个房间。不过,现在这样的房子,老乡也很少住了。
这间房子大概是村子里唯一的最旧的老房子了,早已经被废弃没人居住了。房子外墙上的泥土脱落以后就是这个样子。在北方,这样的房子其实是很保暖的。
如今村子里的路都铺了水泥路,老乡们的住房绝大多数也已经是砖房了。就连篱笆墙都改朝换代了。以前老乡家院子外的围墙是树篱笆,夏天下过几次雨以后,篱笆上都长满着木耳。那时在上海,木耳只在过年时才能每户配到几钱。
如今老乡家家户户都有农机。下地再也不像我们插队时那样辛苦了。老乡很由衷地对我们说,我们在的那几年,干活真是太辛苦了。队里的地大得望不到边,所以下地时人和机器一起抢着干,现在老乡已经很少干活了。
老乡家里的院子也已经很像个院子了,比以前干净多了。以前老乡家可从来没有这样的院子。
老乡也有闲情逸致种种花了。以前老乡情愿种菜也不会去种花的。
那时候,我们村里还在南岗的林子里办了一个养鹿场,有二十多头鹿,每年都要割鹿茸。队里还办有其他很多副业。那时候将副业搞到如此的规模,村领导是冒着杀头的风险的。如今这些鹿都成了老乡私人的财产。
这些鹿都惊诧地望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它们不知道我们在的时候,那时还没有它们呢。它们是原来那个鹿场里的鹿们的后代。
知青们去老乡家串门,顺便看看他们割下来的鹿茸。
村里的铁匠铺还在。那时我们沂州村400多人口人才济济高手如云,除了铁匠铺之外,还有木匠铺、砖窑、油房、磨房等应有尽有。其他村子需要用砖就来我们村里买,全国人民都凭油票像滴眼药水似的吃油时,我们村里的油喝不完,知青食堂里排着好几个齐胸高的大缸,里面都装满着油。知青们回上海大多都得带上个10斤20斤的。拖拉机的外壳坏得不能修了便扔了,
如今,看得出村子里的群艺活动也搞得不错,健身器材也不少。最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很多老乡都戒了烟。我们觉得很感慨,原来抽烟的知青没有一个戒烟的,而远在僻乡的老乡们却戒烟了。问起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抽烟对身体不好。他们如今比我们更懂得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