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星期接受了一个小采访

(2007-08-23 22:52:19)
标签:

人文/历史

北京

国际图书博览会

bibf

分类: 随兴而录
      8月29日至9月3日北京将召开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此,上个星期接受了报纸记者孟凡的一个小采访。
 上星期接受了一个小采访
这是去年的开幕式场地
       采访内容如下:

      孟凡问: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就要召开了,在BIBF召开之前,您都会做哪些准备工作呢?现在都在忙些什么工作?

      我答:挑选参展样书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目前在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与参展样书的责任编辑交谈,了解图书在编辑过程中的情况,便于在参展时推销自己的图书;另一个方面是了解国外的图书出版情况,选定图书板块的主攻方向,便于参展时与外商进行洽谈。这些都是参加会展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

上星期接受了一个小采访

 

      孟凡问:对这次的博览会都有哪些希望和预期?

      我答: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博览会,能够从国外吸收一些题材新颖、能够有经济效益的图书,最低的预期是至少能够了解国外同行们的出版动态和出版思路,便于我们借鉴。

上星期接受了一个小采访

这是古兰经

       孟凡问:希望通过参加博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答:换换脑子。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换换脑子。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可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起到醒脑的作用。否则憋在一个没有创新的氛围里,脑子都迟纯了。博览会就像打开的一个天窗,可以让人仰起头,对着那个天窗大口地呼吸,就是吸氧。

 

上星期接受了一个小采访

 

      孟凡问:参加博览会都有哪些感受?

      我答:我基本上每年都来北京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最大的感受就是吸氧、醒脑。向同行学习,向国内的同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向国外的同行学习。国外一些出版社对图书的理解比我们深刻,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理解图书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跟踪了解的课题,是动态性的。这个课题涉及图书从选题到出版、销售、读者反馈等整个过程。每年来,每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同时,国外同行的敬业精神也令我深感敬佩。他们大多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钻研。我们国内的同行钻研精神也很足,但由于对图书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因此钻研的结果往往差距很大。

      我们对国外同行的了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所以说,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也是一个寻找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