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露》浸润浮躁的心—译者李重民解读吉本芭娜娜

(2005-12-19 17:51:52)
标签:

图书

日本文学

心理小说

吉本芭娜娜

李重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分类: 书讯书评
 
《甘露》浸润浮躁的心
《甘露》译者李重民解读吉本芭娜娜
徐筠
 
《甘露》浸润浮躁的心—译者李重民解读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一个因为钟爱香蕉花而将自己取名 Banana的日本女作家,已经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悄然掀起了一股罕见的“芭娜娜热”,被称为描写孤独不幸少女的高手。她在 1988年的成名作《厨房》中刻画的做了变性手术的“母亲”已经为很多读者熟知。近日,吉本芭娜娜的《甘露》也与中国读者全新见面了,本书的中文译者李重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牞将自己对《甘露》与吉本芭娜娜的体会与感触向记者娓娓道来。

  《甘露》的恐惧感觉
  记者了解到著名翻译家李重民以往的翻译作品重点是推理小说,在谈到翻译《甘露》原作时的感受时,李重民谈道:“最初看到原文时,我感觉是部不错的通俗小说,读下来也很流畅,仅此而已。可一旦提笔开始翻译时,我觉出了不小的难度———那就是吉本芭娜娜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刻画,比如灵魂是可以剥离肉体的。在翻译和修改的过程中,我曾感到头脑一片空白,需要十几分钟才能恢复。”也许正如李重民所叙述的,这也正是吉本芭娜娜作品特别之处的一种体现吧。这位当代日本最受国外读者欢迎的作家的作品,是不可以用理性去阅读的。给译者最深的体会就是:“如果将这本书翻译完全到位,就会精神分裂。”这种感觉就是吉本芭娜娜要你有的感觉,不到位的情绪、难以名状的恐惧、没有理性的去体会。

  读《甘露》痛并快乐着
  可以说读吉本芭娜娜的小说,是一种折磨。她的文学世界很“残忍”:死亡无所不在,且总是来得那么轻易,那么莫名其妙。往往情节还没正式展开,主人公就已失去了至爱的人。同吉本芭娜娜的其他作品一样,《甘露》中同样涉及到了同性恋、变性人、灵魂、死亡等内容,《甘露》无一例外地也加入了死亡俱乐部。对此李重民解释说:“许多日本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可能会比较小众,但是真实且符合人的心理的。我也看过许多心理学的书,其实都是很真实的,不能因为其描写的特殊心理,数量较少就认为是变态。以《甘露》为例,主人公朔美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遭遇也很不幸,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过着烦恼却欢乐的生活,体会着一种平凡的满足,这其实是很阳光,也很积极向上的。”

《甘露》浸润浮躁的心—译者李重民解读吉本芭娜娜  《甘露》的孤独透彻灵魂
  和另一位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比起来,吉本芭娜娜的所长就在于她
对少女外表的漫画式描绘和对其孤独感的刻画,那种孤独是可以深切渗透到人的灵魂中的,这与她平时爱好漫画不无关系。那些描写细腻心理和情境的文字,给读者一种宁静的感觉。在现代嘈杂的社会中,人们尤其需要宁静的喘息机会,其实孤独与宁静本来就是一种感触的两方面。李重民建议读者,吉本芭娜娜的《甘露》虽然是小说,但读起来更像是一部长篇散文。阅读时的理想环境应该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坐在阳台大大的藤椅中,手边一杯冒着缕缕香气的茶,手中的这部《甘露》,就可以摆脱浮躁,静静地体会那种浸润你心的长久的感动。
  (徐筠)
转自《天津日报》的《假日100天》F 生活-生活-第2版-2004.4.23

文章引用自:http://www.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404/23/jrf/230201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