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万别剥夺孩子“受罪”的权利

(2014-06-09 07:48:14)
标签:

育儿

教育

孩子

家长

成长

分类: 育儿

千万别剥夺孩子“受罪”的权利

(图片来自网络)

在小区里和孩子玩,经常能够听到一起玩的孩子家长们常说一句话,“千万别让孩子受罪”。是呀现在虽然说很多人都在二胎的政策内了,但是独子数量还是蛮大的,正因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全家人都宠着、疼着,谁也不忍心看到宝贝受委屈,即便是二胎的家长也会尽全力去保护好孩子,绝对不会让孩子受罪。可是最近我觉得这个道理完全讲不通,不让孩子“受罪”的做法并不可取,甚至可以说“受罪”也是孩子应有的权利之一,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随便就剥夺它。

 

听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会撇撇嘴说,“受罪”还成了孩子的权利?没听说过,难不成还要故意让孩子“受罪”?我先不极力反驳大家,下面我先说一个我身边的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婷婷已经是个快两岁的宝贝了,平时都是姥姥、姥爷带着,因为住在楼房里,又是北京这么大的城市,社交活动相对就少了许多。街坊邻居都不常客,基本都都是出租户,今天你住进来明天就又走了。因此虽然是对门的邻居也未必能说上什么话,跟我们小时候的胡同生活差距甚远了。再加上婷婷家的小区又是老旧小区,根本没个绿化,孩子出门没地方玩耍,除非爸爸妈妈周末休息才有机会开车去远的公园玩。这么长久一来,婷婷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就少了,根本就没有几个固定熟识的同龄小伙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虽然是个快两周岁的宝贝了,社交能力并不行,见着生人总要躲,甚至有时候会哭鼻子。

 

婷婷的奶奶是外地人,小的时候常去奶奶家不太方便,因此去的次数不多,跟奶奶、爷爷没那么熟悉。现在2周岁了,可以带过去看爷爷、奶奶了。于是爸爸妈妈就带着婷婷去奶奶家玩几天。之前不是说过吗,婷婷不爱见生人,不熟悉的人坚决不让抱,再使劲抱绝对会哭鼻子。对于婷婷来说奶奶也是不熟悉的人,奶奶要抱婷婷她就哭个没完没了,结果这时候爸爸妈妈看不下去了,一把抱回来说啥也不让奶奶再抱了,说孩子苦的太厉害了,不能再让孩子“遭罪”了。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怎么样?有啥感想没?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关于孩子“遭罪”的事吧,其实我觉得作为人来说“遭罪”就是一个必然经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多多少少人生难免不遭罪呀。事情往小了说,磕磕碰碰是“遭罪”吧?往大了说遇到重大挫折也是“遭罪”,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受创都是难免的事。有的家长心疼孩子,什么挫折都不让孩子有,学步期的时候小心翼翼搀扶走路,不让磕磕碰碰,大了柔声细语说话,不让孩子吓着。久而久之孩子就根本不知道啥是痛苦了,因为根本没遇见过呀,只要稍微有个“遭罪”的苗头出现,立马就会被家长消灭掉。就拿我刚才的那个故事来说吧,孩子社交遇到挫折是经常的事,再说奶奶本身就是孩子的亲人之一,这个问题多好解决呀,一回生二回不就熟了吗,如果因为孩子哭就阻止,那么将来真遇到社交问题又咋解决呢?再说孩子哭又不是遭多大的罪,哪有不哭就长大的孩子呢。

 

所以我说“遭罪”本身就是孩子的一个权利,孩子有权利去体验这个愁滋味,只有亲身体验了,将来才会做出判断和选择。因为这样走路摔过跟头了,疼,孩子才会记住下次不要这样做。因为某个表现不好了,妈妈不高兴了,没冲我微笑,我才会知道这样并不好。作为家长来说应该做的并不是去鲁莽剥夺孩子的这个“遭罪”特权,而是在大人的角度监督孩子,替孩子把把“遭罪”的关。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故意留给孩子,而过滤掉一些重大的错误和危险。

 

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是否认同了呢?如果您也同意我的做法,那么就请和我一起把本属于孩子的权利下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