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古镇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汉族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的保留了中国明清汉族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一点也不错。
和顺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兰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
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质朴无华的村民
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汉族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
夜夜深沉古镇更迷人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
标示的增加说明知道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等这面墙满了我觉得就不用来了
满墙斑驳陆离光线下小米的岁月年轮增长
古宅变成旅社
这就是“村长”我们住的“大璞”旅社老板推荐的老屋子餐馆
老板收着老宅子不要给那些人改的中不中洋不洋真心感激
李靓亲自做的不蠼锅的西红柿黄瓜片鸡蛋汤
牛干巴是云、贵、川、渝等地常见的一种牛肉腌制食品,以云南最为常见,并为云南回族人最为普遍腌制和食用。牛干巴是云南回族人于每年秋冬时节选取肥壮肉牛的后腿等部位的优质牛肉,辅以适量食盐、花椒等调料,采用搓揉、腌渍、晾晒、风干、煎炸等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牛肉食品。汉族人每年冬季宰杀肥猪,供过年食用,号称“年猪”。回族人因伊斯兰教规禁食猪肉,故只宰杀牛、羊等作为肉食来源。回族人于冬季宰杀肉牛之后,为保留方便,便将部分牛肉加盐,搓揉、风干,以供陆续食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牛干巴的腌制传统。
炒牛干巴太好吃了
吃当地炒辣椒要有赌博的精神、吃十个都不辣下一个立刻辣翻天
角瓜
我自己学着切的花
大姐炒好了
焖芋艿
自己家的酸菜又辣又酸
知道这是什么吗?皂角
开水泡发
做的甜品可以养颜
里面放一个蜜枣更有味道
咖喱猪肉土豆、草果、豆蔻的香气
大叔我用咸鸭蛋和鸡蛋开始炒饭
蛋炒的超香超黄
翻匀一粒粒
炒饭搞定里面火腿粒最香
老板娘太热情带我们去她家做客餐馆
古老的中堂
祭拜着祖宗的牌位!家庭族群姓氏那么庄重!每个大家庭的一员有礼懂情!
古老的木门
黛玉葬花的古画和历史留下在墙上的痕迹
曾经家人青春的记忆
老板的二叔是著名的一位诗人呢!书香门第啊
家族的长者相片高挂时光荏苒确注视后人!
二楼的斑驳光影下老阁楼里不少记忆的见证
我们小时候的自行车谁骑过一定也都不小了
老箱子可能跟主人完成学业!如今在这里静静等待岁月洗礼
屋顶的老瓦在阳光下热了又冷
以前我家也有的脸盆架子!被我这败家子扔了!怪不得老妈当时那么不情愿!我错了儿子错了、那是您的岁月痕迹
烧开水的老壶里开水依然甘甜
老铁推拉门是从缅甸拉回来的英国货、真心质量超好的铸铁!就是现在依然推拉自由!当年文革的时候老祖宗在这院子里关上门挡住了来破坏的那群人
老的搪瓷缸子掉瓷了却才有赶脚
这是解放前他家购买的美国货专门捣东西用的铁杵和罐子很结实耐用
老板家的客厅家的感觉!
整个庭院古香古色保留完美
门头是和顺古镇的标准式样
老屋餐厅的预订电话
餐厅后院的养花槽子是以前养猪的
这个是蹦的豌豆很香
家里的小孙子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