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七天的伦敦奥运会于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闭幕了。运动员们累,我也好累,从开幕式至闭幕式的这段日子,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活动,也没时间打点我的博客、圈群园地,除了必须的工作外,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都让一个接一个赛程所挤满,甚至许多的睡眠时间,让一次又一次的兴奋、激励、失望和伤感所轮转。
兴奋的是:我国参赛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38金、27银、23铜名列金牌和奖牌榜均第2名,也是在境外参赛成绩最好的一次,而且是在克服了天时、地理和人为因素干扰下所取得的成绩。易思玲的十米气步枪第一金,孙杨1500米自由泳、叶诗文400米混泳双破世界纪录夺冠,林丹单子单打奥运史上首次卫冕,周璐璐女举75公斤级破世界纪录夺冠,吕小军男举77公斤破世界纪录夺冠。还有其他摘取金牌、银牌和铜牌的选手们在争夺奖牌的过程中,同样地优秀和精彩。这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令我包括所有的华人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大家都为优秀健儿们的好成绩喝彩,旅居海外的游子们更以同胞健儿勇夺奖牌而扬眉吐气。我的女儿旅居在加拿大,她常用微博和门户网站形式自豪地向当地居民报道中国健儿获得奖牌的情况。
激励的是:在赛场中,许多运动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锻炼难度和身体伤病带来的困难,以极其顽强的拼搏来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77公斤男举陆浩杰带伤摘银后所说“为咱中国争气”的豪迈话语。在中国弱项田径20公里竞走破奥运纪录夺冠的陈定那份“敢于与西方强者叫号”的拼搏勇气。北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吊环王陈一冰、连续三届在乒乓球大赛摘银的王浩,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宏姿态,感动了许多的海内外人士,我为中国有如此高素质的健儿而感到自豪,他们的优秀品格激励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国人,作为一种竞技榜样,相信在许多领域中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失望的是:本应获得奖牌的项目屡遭失利。当然主要指足球、篮球、排球和水球,以及一贯为弱项的田径竞技,在这些大项参赛中,不少运动员中均为年龄较大的老将,在激烈的竞技中常常显现竞技不力、体力不足而告失利。其中让我最难过的是张秀云,我对她在预赛中表现看好,甚至在微博中力挺,然而在决赛中,其起桨频率低得令主持人都感到不解。至于谈到中、长、短跑、跳高、跳远、投掷等项目中几乎连进半决赛的机会都很少。难道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就寻找不出、培养不出如同孙杨、叶诗文、陈定这样高素质的年青运动员?找失望的原因还在于主管体育的领导部门,但愿下届巴西奥运会别让国人再失望。
伤感的是:刘翔、汪鑫等运动员的受伤。我在微博中一直从正面力挺这两位,但是,静静想想,这里面包含许多令人费解的情由。网上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评论,其中有一些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说汪鑫的受伤碍于裁判的错判和无知,尽管后来此裁判私下给汪鑫以道歉,但我认为国队必要正式申诉不应该取消,这对参赛队员是不公平的。而刘翔的受伤有很大部分责任在于维护他的团队,从北京到伦敦两次奥运会,刘翔的受伤带给我们不仅是伤感,更是费解。更令人费解的是羽毛球女子双打的消极比赛,如果说受到伤害的是于洋/王晓理,倒不如说是整个国家羽毛球队、甚至国人声誉,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大国,不应该做出令世人讥笑,国人伤感的举动来,但愿后人以此为鉴,切莫重滔复辙。










(以上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照片是本人从电视机屏幕上拍摄的)
在十七天繁忙观战中,有感之时,本人也见缝插针写了11篇微博文章,特将我的微博地址下贴于此,作为一份作业,向自己、以及博友以小小交代:好像未曾虚度这段时光。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videoliker/profile?topnav=1&wvr=4)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