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街行

标签:
郑州上街区探亲姑姑旅游 |
分类: 04旅游记事 |
9月28日7点14分,我与爱人乘坐D86次动车从上海新客站出发,於下午2点14分抵达郑州火车站,开始了郑州的旅行。记得6年前,也是从这里出发,首次去郑州上街(区)探望我爱人的姑姑,乘坐的是直快车,整整跑了15多小时,如今乘坐的动车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舒适,我俩买的是软席票,只用了7个小时就到达了郑州。看得出,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的发展如同插翅高飞,真令曾为铁路员工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出郑州站,五妹夫和五妹开车来接我俩,车站一带为闹市区,车多人多,加上围地建地铁,汽车象蜗牛一样爬行,好不容易冲出“重围”,拐上高速路,才一溜烟地向上街区方向驶去。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上街为郑州的一个区,却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38公里处,中间由荥阳市相隔,是郑汴洛“黄河之旅”旅游热线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东部襟带”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陇海电气化铁路由东而西贯穿城区。郑(州)洛(阳)汴(开封)高速公路傍区而行。我在车上向妹夫、妹妹讯问“上街区”名的来历,他们告诉我,“上街”二字沿自“上街火车站”名,而“上街火车站”名,又源于“上街村”村名,原“上街村”位于上街区西北2公里处。为满足我的好奇,临近上街区时,特意拐个弯,将汽车停靠在一处旧房子前,从旧房墙壁上可以依稀看到上街村的字样,而周围原上街村舍均已拆迁,改建为许多栋住宅楼房。附近有一处门楼,上面石刻也有上街村变迁的记载,可惜看大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内容。不管怎样,到一处看一路,算是访问旅行,让我对中原大地郑州城区历史知识增进点了解。
来到姑姑家,我爱人与姑姑相拥而泣,一晃六年未见面,更令人牵挂是今年8月下旬姑夫去世后姑姑思念成疾,作为亲侄女尽管常用电话联系,但多想近身安慰亲人,我也特别理解爱人这种心情,今天,这亲姑侄分离五十余年(详见《郑州上街探亲记》)后得以第二次相见,但愿能宽慰相互的思念之情。团聚时刻,我俩回顾姑夫在世时的往事,不禁感叹嘘嘘、泪洒衣襟,特别想到他老人家坎坷经历更为敬佩:年轻时他随工程队走南闯北,吃苦耐劳,为人忠厚,与姑姑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厚,家里大小事由他主办,那怕是清晨买早点,也是姑夫拿小锅下楼去买。从不让姑姑多操心。他俩一路奔波,生养了六个女儿,身传言教,都很有出息,现均成家立业,从女婿到外孙,都很有事业心,对长辈很孝顺。在姑夫得癌症住院期间,他们轮流去医院照顾护理。可惜我俩路途遥远,从没有去医院看望过他老人家,成为了今生永远的遗憾。听五妹讲,他在病床上还念叨到我俩所在城市大连游览,如今却成了隔世的期盼。再讲平时,都由姑夫照顾姑姑,现在倒了个儿,姑姑对他关爱有加,尽管自己身体有病,行走也不方便,但为消除姑夫寂寞,增加他战胜疾病的勇气,索性也搬进病房照顾姑夫。这一对恩爱夫妻,六十余年,妻随夫行,不嫌清贫,一生相随,不弃不离,直至人生最后时刻。人世间情为何物?多少年各有评说,这一对老夫妻以“终生相爱”、“生死相随”的平凡事迹,书写了人世间的一段佳话,实为后人之楷模。
在郑州上街期间,我俩下榻在河南铝业公司下属的“银都宾馆”,这是我俩第二次到此,由于上街区地处较僻静,来此下榻的客人并不太多。在办理住宿时,服务台正在举办居住抽签活动,按抽签的号码决定宿费的打折比例,这也是我第一次遇见的新鲜事。我俩居住的标准大房间只要123元/天,还免费供应早餐,此家宾馆的服务水平是一流的,环境卫生都很好,对客人照顾得很周到,令我们上街之旅很愉快。当天,妹妹们在一家酒店设宴,欢迎我俩的到来。第二天,四妹夫开车,四妹作陪,带我俩游览上街市容、集市和铝业公司厂区,这个要求是我俩提出的,六年前来此地,只匆匆待了二天,没机会游览过。据说当地新下树的脆枣很甜,我俩就买了一大包和几个新疆哈密瓜,分成六份送给几个妹妹家庭,作为去各家串门时的一份礼物。在郑州期间,在几个妹妹、妹夫陪同下,分别游览了当地的五云山风景区,驱车去附近的开封和洛阳,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佳肴,我将设专稿写游记和发照片,记载和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下面是我在上街区拍摄的相关照片,以此留念。
在郑州上街前后待了一周时间,10月5日下午,由四妹、四妹夫、五妹夫送行,我俩乘坐K267次火车从郑州返回大连。临行的前一天中午,由我俩作东,邀请姑姑和六位妹妹全家人在一家饭店聚餐,之后我为全家人拍摄了全家福照片。我特意去照相馆冲洗、放大了其中的几张合影照片,分送给姑姑和妹妹们,让我们在一起的美好瞬间停留在永远。火车开动了,我俩凝视着窗外,挥手告别郑州的亲人们,心中默默地祝福,姑姑健康长寿、妹妹们全家幸福、安康,有机会我们再相会。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