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连八中新校舍

标签:
大连八中校舍建国六十周年教育成果杂谈 |
分类: 02大连风光 |
说起大连第八中学,我对这所学校还真有感情。不只是因为这所学校是我女儿的高中母校,而是这几十年间,总共搬了四次家,家住址不离这所学校左右,可谓“开窗见教室窗户,出门见学校大门”。古有“孟母三迁”故事,我家四迁却常沾读书好学府的光。对我而已,常见大连八中校舍近四十年的变化,如同看到家乡母校三林中学相同变迁,更加怀念我的初高中少年生活……
首次进八中校内,还要追溯到七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车间工会组织一场足球赛,比赛场地就设在八中的操场上。听师傅讲,那时的八中设初、高中,老师教学水平较高,在本市大学录取率占前几位。在参观校舍过程中,我了解该校建校於1952年,从老旧校舍也可看出它的悠久历史。那时,我还想,等我女儿(那时才二三岁)读高中,一定送她到这所学校。时间真快,一晃十几年过去,我女儿从七十九中考上八中高一,我就经常去学校见老师、开家长会、送饭、送雨伞,但想不到还是那栋古旧的校舍。再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如今的八中今非昔比(只设高中班),许多学生以能够到大连八中接受高水平的高中教育,并实现自己人生理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去年春节年三十夜晚,女儿大学毕业后远居加拿大,我注视着窗外八中围墙旁升腾起的爆竹礼花,吟起“八中校舍依旧在,女儿毕业任鸟飞”的诗句,拍摄了校舍墙头礼花飞的照片,不禁感叹不已。
去年八月份,我从家窗外看到了八中建校56年后、老旧校舍终于开始大规模拆除的情景。后来知道,大连市政府早将八中老校舍的改造列入到重点工程。是留恋?感叹?高兴?心里最终归属后者。然几十年建立起的无言感情是无法从心底中抹去的,多亏以往为校舍拍摄过的一些照片,尚可为心中的美好留下少许记忆的痕迹。经过一年的建设,八中已於今年九月一日以东北最现代、功能最完善的崭新面目迎接新学年的开始。据学校的老师介绍,学校内分“教学、实验、体育、办公、餐饮、科技和艺术”七个区。科技区内设有机器人、音像制作、创新实验、电子通讯、机械加工、通用技术等专用教室,主要为新课程下所要求的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支持。另外,八中还将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现代化的校舍相配套,首次在大连市优质高中里尝试小班化教学。即:高一新生共分16个教学班,每个班人数不超过36人,同时,实行分层次教学和走班制。八中的办学模式,开辟了大连高中教育的新时代。
从八中校舍开始拆除、开挖地基、垒砖加梁、装修铺道,一直到新校舍建成,多亏我勤于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新校舍建设过程的点滴镜头,亦为建国六十周年来大连城建和教育文化建设发展的亮点之一。但愿再过十几年,我们的后代可从这里追溯、回顾老一代人对拆老、建新校舍过程中的这种情感。
拆除前的校舍:
建造中和建造后的校舍:
注:前3张图片取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完)
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