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我在博客上曾写了《劝人戒烟》一文,至今,1个月零20天过去了,我的二位同事老孙、老刘的戒烟效果如何?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戒烟取得了阶段性喜人成果。根据事先约定,在过渡阶段只允许抽4支烟/天,在我的监督和本人遵守下,只抽了不到2支/天。也就是说,在过去的50天内,他俩只买过4盒烟,而且每次都交由我保存。也许有人说,就不能一盒也不买?嘿嘿,如果你曾经是“烟鬼”,你就会知道真正的戒烟是何等地艰难?就这样,单位领导、同事和他们的亲属都认定戒烟行动是成功的。

前几天,老孙、老刘在我办公室里说起此事,很是感谢我,说是在我的启发式鼓励和开放式监督下,戒烟过程并不感到痛苦。老孙说:“先不说戒烟已经省了我好几百元钱,近期我的咽喉炎也好了,我爱人将我戒烟事情在岳父家传播,岳父宣布在他家也掀起起了一场戒烟活动。”老刘说:“我现在抽烟少了,我爱人与办公室的女同事改变了对我冷嘲热讽的态度,转而大加称赞。现在将烟搁在嘴里感到味道发苦,我计划在五一节后彻底不抽了。”他俩合计将初期节省的抽烟钱搞一次晚餐聚会。好事情嘛,从不抽烟的同事老武说他也支持戒烟活动有功,所以聚会也不能忘了他。那好哇,昨晚,咱一行4个人来到单位附近一家挺有名气的饺子馆,餐馆老板挺好说话,要了不点加工费,为我们自购的鲜活“虾爬子”进行了清煮加工,老孙还自带了一瓶好白酒,点了餐馆几道拿手好菜和几瓶啤酒,四个人频频举杯,先是为戒烟初步成功干杯,后又对我“老师”长、“老师”短地感谢,我也不得不举杯还敬。
说实在的,我哪是他们的“老师”?真正关系就是“同事”加“朋友”。要说谢我不如谢他们自己,我只是做了作为朋友应该做的事情:在这段戒烟日子里,我为了转移他们的思想视线,动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浏览我与其他博友的文章,并鼓励他们也建立自己的博客园地。就这样,老刘、老武先后建博,老孙家庭的生活素材也成了我博客上的文章题材,如《准儿媳妇改口叫他俩爸妈》就是根据他提供的家庭素材撰写的,用老孙自己的话总结,这篇文章推动了他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有时间,我就教他们操作电脑和上网技术,下班后一起探讨博文的撰写方法。我也不辞辛苦为他们的文章修改润色。几篇文章下来,居然将他们抽烟的嗜好变成了写博的嗜好,如老刘,他本身就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历(当过知青、当过兵)和较好的写作功底,一经点拨,写作思路一发不可收拾,以擅长写回忆文章,几天就出一篇,赢得了许多博友的青睐。现在不但兴趣倍增,还结识不少博友,真正成了写博迷。在清明节里,老武思念去世的母亲,连续几晚上撰写了“清明祭奠母亲”的文章,作为孝子纪念母亲恩德的一种形式,我利用周日一个下午为他改稿。写博中我还教会了他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现在打字的速度还不慢呢!你说这些成果是不是戒烟活动的“副产品”?
晚餐的举杯中,我感触挺深,我想:朋友与朋友相处,图的就是个“友情”.朋友间的友谊怎么来衡量?有位博友说:“把痛苦告诉给你的知心朋友,痛苦就会减掉一半;把快乐与你的朋友分享,快乐就会增加一倍”,我觉得他说得很对,这就是衡量友情的一种标准:对朋友之需求,以真心去理解,以换位去思考,想方设法去帮助,无私地去献出爱心。当然,有空闲时间,就象我们那样聚聚面、写写博、聊聊天,朋友之间的友情也会越来越深。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