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2009-03-14 14:12:03)
标签:

大连

有轨电车

轻轨电车

快轨列车

城市公交

杂谈

分类: 03生活浪花

昨天晚上八点多钟,我从三八广场友谊医院探望一位病人后,登上201路双节有轨电车回家,上了车,刷了一下乘车卡,看到车厢里乘客不多,就坐到一个空位上,抬头观察车厢内部很是整洁,顶棚上吊装的移动电视正播放着歌舞节目,随着电车的平稳开动,喇叭里响起了“下一站是……”清脆报站声,车厢里显得清新和高雅。此时,不知怎的,许多乘坐有轨电车的往事涌上脑海,不禁感慨万分……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记得六十年代中期,当我远渡重洋北上求学,首次踏上大连这块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交通工具居然是一辆形如长方体木盒、长着“大辫子”的有轨电车(后来听说,大连有轨电车是1909年由日本侵略中国时建造,解放后历经几次改造)。更想不到的是,当时看起来外表破旧、在路轨上跑起来摇摇晃晃的有轨电车居然相伴了我几十年。当时,我能够记得的有轨电车共有七条线路(黑石礁至沙河口火车站,沙河口火车站至周水子,沙河口火车站至大连火车站,大连火车站至海港码头,解放广场至中山广场,青泥洼桥至老虎滩,青泥洼桥至寺儿沟),几乎贯穿了全市主要马路,除了少数几路公交汽车和无轨电车外,有轨电车是名符其实的市内主力交通工具,它成为了大连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所在工学院校址在凌水桥,当时是穷学生,周日上市区买点啥,舍不得花二角钱坐2路公交汽车,却要翻过校舍东边的山头,步行到黑石礁乘坐2路有轨电车,只花四分钱就可到西安路二百、民勇市场,或者再多花四分钱从解放广场转另一路有轨电车到青泥洼桥市中心。要说那时的有轨电车虽破旧,但车厢大、装客量多,很有亲和力,驾驶员的操纵位置紧靠二个边门,她(一般是女性)不仅开车还管开关边门(手拉门)、收验车票和招呼乘客上下车。而他的驾驶室只占居中窗梯形状的一小块地盘,由于是电车为双向驾驶,他开车坐的位置也可坐乘客。我上车后一般喜欢站立在驾驶员身旁的横杆旁边,透过侧窗玻璃,边欣赏路轨一侧海边风光,边注视驾驶员二手分别摇着电流控制器手把和掌控刹车手把,一只脚可踏响汽笛喇叭,发出“呜呜”的声响。车厢很宽敞,除了靠窗有四行木制长排椅子,座椅上方有四排镀铜横拉杆,拉杆上相隔一定距离装有皮绳吊环,供站立的乘客手把扶之用。直至现在,我还觉得这些吊环拉手设计挺科学,一是吊环比较低,可供不同高度的乘客握住;二是当电车紧急刹车时使站立乘客具有反方向的缓冲作用,防止相互碰撞。另外,车厢里的通风也好,座椅二侧窗都可以打开,到夏天,只要再将驾驶员两侧玻璃窗拉下,整个车厢空气流通,相当于安装了一个大空调。在学生时代乘坐有轨电车最频繁是在实习阶段,我们以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而自豪,每天五点半就起床,六点半从居住的一二九街三宿舍出发,到火车站前乘坐当时的2路电车到大连机床厂(后去大连玻璃厂)干活。而那个时间正是上班高峰,每个乘客都带有月票,售票员也懒得检票,也省去了报站。我们也混在上班队伍中,手把着吊环,在人堆中,可将脑袋枕着别人的肩膀,闭着双眼随电车集体摇晃,继续做着清晨未做完的梦。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大连一家国有大企业工作,从居住的集体宿舍到婚后分配的住房都离开企业不远,故上班改骑自行车或步行。然而,在我们的小家庭的生活中,有轨电车仍旧是我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记得我爱人怀孕快生的时候,还是我陪着她乘坐1路有轨电车到铁路医院(当时市区没有出租汽车)去接生;女儿出生后经常生病,我们还是乘坐有轨电车去儿童医院诊治;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蔬菜也发证供应,我们就乘坐有轨电车将海边捡的海菜拉回家里晒干食用;家里来了客人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是有轨电车,那年我母亲从上海来大连帮助我们照顾女儿,一个星期日我们全家乘坐有轨电车到老虎滩游玩,女儿站在电车的长椅上又跳又唱,惹得全车人乐得不行,下车后,在车站旁边照了一张全家照片至今还珍藏在我们的相册。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年,我们全家在上海过完年乘坐远洋轮船返回大连,不巧在海洋中遇到大风,轮船只能在青岛港口避风,等行驶至大连时已经是半夜时分。当我和爱人肩背手拎大包小箱、领着五岁女儿走下轮船走出港口检票口,只见午夜有轨电车正在等待着我们,那时刻真有危难时遇救星的感觉,上了车来如同回到了家。后来大约到1977年,随着市区客运交通的发展,因有轨电车噪音大、占道多的原因,通往海港等有轨电车路轨道拆除(只有201、202和203路保留了下来),我对此举十分有意见,但也无可奈何。后来某剧组在大连拍摄过一部叫“午夜有轨电车”的电视剧,我曾经向同事说,那些演员们可没有我当年肩背手拎大包小箱带着孩子乘坐午夜有轨电车的那种真实感觉。试问,在哪一城市交通工具(午夜行驶到凌晨一点多,清晨四点钟又开行)能比有轨电车更辛勤、更诚挚地为市民们服务,只有它,是这个城市独自歌唱的夜行者,那“叮当”作响的撞击声响彻午夜的街巷,此时此刻与其说是噪声,不如说是保护人民的警笛声。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世界上巧的事儿有不少,1997年单位分配住房,我分到201有轨电车行驶线路(长江路)道旁的一栋大楼上,当时有人跟我说:靠着电车道噪音大,而我与爱人却不以为然,有二方面原因,一是我俩睡觉不怕吵,二是与有轨电车有缘分,用我爱人的话来讲,咱出门就是廉价的“出租汽车”。更巧的是,我们一分到房子,市政府就开始投巨资对保留下来的三条有轨电车的轻轨轨道整修,平整了路基,更换了长轨轨道,以减少行驶时的噪声。而且二年内陆续投入近百台现代双节和仿古改造的有轨电车,这一下可给大连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景色,扩展了为市民服务的交通线路,201路和203路有轨电车线路连接,有轨电车可从兴工街直通到寺儿沟的海之韵公园门口。而202路可从兴工街直通到河口海滨。这一下我离有轨电车的距离更近了,推开窗户就可以观赏到它、领略它的风采。晚上尽管它还是忠心耿耿地行驶,但几乎听不到它的“叮当”噪声,加上它天性地对城市无污染,所以更深得我与市民们的喜爱。我有一位同事在前四年在红旗书香园购买了一处住宅,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大家都说他傻,然而,不到一年,202路有轨电车通过那里并设了站台,他买的住宅登时就升值,曾经说他傻的人又转口说他有眼光了。去年,我女儿、女婿从加拿大回国探亲,我陪着他们乘坐了201路有轨电车直达海之韵公园门口,一路上享受着空调,观赏着城区的风光,10.8公里的路程,车票仅为2元,他俩车内车外拍摄了许多照片,说返回多伦多后,要将大连有轨电车的变化讲给那里的东北老乡们听,让他们了解到家乡日新月异变化,同时也为家乡的建设成就、美丽风光作旅游广告宣传。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随着有轨电车性能的改进,它的优点逐渐被大连城市领导人、专家们所肯定,2002年年底,大连至金石滩快轨工程竣工通车,我理解为这是市区有轨电车的扩建和延伸。再令人高兴的是,从大连至旅顺的轻轨线路将於今年近期动工修建,工程起始于河口村,沿旅顺南路经高新园区、大学城、旅顺开发区,终点至羊头洼港,全长42.66公里,这可是有轨电车线路的大幅度延伸,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话说大连有轨电车

 

(完)

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劝人戒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