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大学生烤饼”

(2008-04-19 18:36:59)
标签:

大学生烤饼

麦多馅饼

美食

分类: 06美食烹调

今天下午到本市兴工街逛街,发现一处新开业的小吃店,店舖不大,有六七位顾客排队。舖位门口竖着一块广告板,上面写着以下一段文字:“麦多馅饼出自欧洲几位留学生之手,因此又被称为“大学生烤饼”。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馅饼怀有深深的眷恋。他们采用了西点制作的原理与配方,结合中餐的调馅技术,改变传统馅饼的单调和乏味,并且采用300度高温短时间的加工方法,避免了传统煎炸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更多的保留了食品原有的营养物质。创出了一种表层香酥爽口,里层细嫩有筋,口感独特,鲜香怡人且欧美风味浓郁的健康时尚食品。并赋予其一个闪亮的名字:麦多(My home town)馅饼。”

话“大学生烤饼”

 

我出自好奇,也排队买了一块热腾腾、香喷喷的酱猪肉(还有鸡肉、牛肉、羊肉、鱿鱼、汁、果、素等馅品种)馅饼。营业员将这块饼放在一只印有麦多馅饼字样的包装纸袋里,见上图。


回家后,发现纸袋正面印有总部“通化市麦多食品有限公司”名称,并标注了公司的电话和网址。纸袋后面亦印有上述食品介绍和公司产品广告宣传。我将馅饼掰开,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尝了一口,外皮香脆,酱肉纯正,味道可口,(能得到我这个特挑食南方人的夸奖也不容易)。我也让爱人一起来品尝,她的评价也不错,尝来尝去,四分之三的饼全给她吃了。其实,我的评价不只是馅饼的口味,而是发明“烤饼”原始雏形的留学生们(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可料定,当初他(们)出国绝不是为发明烤饼而去,而欧美的辛苦求学生涯、生存的无奈和灵感的触动,使他们找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原始性创造思路。也许他们“回流”时,也带回了本应带回的知识和成就,但能否适合国情、能否时逢伯乐适时转化为“生产力”也难说,而“回流”的“烤饼”,立足“民以食为天”,源于民族传统食品,拓于中洋结合、独树一帜,从小店到大店,从少量经营到加盟店推广,用“无心插栁栁成行”来描述也许不太确切,然而,在人生的创业道路上,往往一个“对路”小点子,就能将一粒小树种催化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昨天,我爱人也向我讲了同样的“烤饼”故事,在我家附近不远一栋楼后面小弄堂里也新开了一家小店名叫“老农夫”的绿豆烤饼加盟店。这几天门口老是排着十几个人的队伍。她也出自好奇,排队买了些烤饼回来(详见以下图片)。我也尝了一个,但我对它评价:有点土,外表挺脆,内馅绿豆沙味道挺单调。当然,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也许其他人都能喜欢。架不住大连人的好奇心,一看到排队都能买一点。其实,不在于我爱不爱吃,在于我同样佩服“老农夫”创业思路,农夫烤饼亦敢于抢登“大雅之堂”,更何况留洋“镀金”过的大学生烤饼,烤饼虽小,均属原始性创新,其意义利国利民,发人深省,难道不值得正谋求创业的游子们深思?

 

话“大学生烤饼”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