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萨顶顶西藏佛教音乐国际化 |
分类: 天籁之域 |
在时尚界,有一条貌似安全的穿衣法则,那就是最好不要把三种以上的颜色同时招呼到自己身上。
因为一旦色彩过于纷杂,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圣诞树”的错觉。
通常来说,敢于打破这一常规的,无非就只有两种女人。
要么她是混搭高手品位超赞,要么她是哗众取宠品位超烂。
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雷人没商量的圣诞树日新月异,而迷人没商量的惊艳面孔却是凤毛麟角。
不过,就算面对最极端的五雷轰顶我们也能做到毫发无伤。
因为,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雷人永远比迷人更能满足人类最深层次的低级趣味。
所以说,雷人不可怕,就怕雷不倒。
第一次听到这首梵文版的《万物生》我就被迷住了,彻头彻尾的被迷倒。
先是开篇前18秒的男声,听上去是如此熟悉,和我在缅甸蒲甘听到的吟唱实在是太相像了,只是节奏稍微轻快了一些。
只要把这声音的节奏放慢半拍,他就能立刻和我记忆中的那个声音重合,
就能立刻把我带回遥远的蒲甘佛塔,带回那片古老的苍茫大地。
接下来就是它的配乐,做为一首带有佛教色彩的歌曲,本以为它应该是舒缓宁静的。
可是我没想到,它的节奏却异常跳跃起伏,张力饱满肆意磅礴。
在电声的烘托下,古筝行云流水般的畅快流淌,无拘无束,自由奔放。
不管是电声还是民乐,不管是梵文念白还是原生态人声,这一切都结合的如此和谐完美天衣无缝。
最后就是那极具辨识度的女声,她的声音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图瓦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宝级女伶Sainkho
Namtchylak。
从歌剧般的女高音,到酷似鸟类的鸣叫声,从婴儿般的呢哝,到催眠般的低声哼唱。
可以说,听过Sainkho演唱的人们常常会因她声音的多样性而感到惊讶。
而且,在她的音乐中,经常将现代的电子乐器和传统的民间乐器,象shakuhachi(一种日本竹笛)、doshpuloor(三根弦的班卓琴),以及马头琴,融合在一起,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让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每次听到Sainkho的歌声我都有一种错觉,好像她就是希腊神话中海妖Siren的化身。
如果你不把耳朵封住,不把自己捆绑在桅杆上,那么你的船就别想安全的渡过这片海域。。。
当然了,我听到的这个女声只在某个点上和Sainkho有部分的重合和相似。
毕竟,Sainkho的声音过于独特,她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法复制的。
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迷上了这个声音。
这声音不仅极富个性和而且画面感很强,清新不乏甘醇,空灵不乏时尚。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萨顶顶。
关于萨顶顶,不用在百度里搜索就能猜得到,这个女性肯定有着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理念。
否则,她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曲,更不可能唱出这样的歌。
而且,直觉里,我感觉萨顶顶应该是一个敢把三种甚至更多颜色穿到身上的美丽女子。
更确切的说,她应该是一个美艳的女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是猜测罢了,而且,我没多大把握。
毕竟,歌声迷死人,形象雷死人的事情不是没有。
不过还好啦,当我特别八卦的搜索到萨顶顶的照片之后终于如释重负,呵呵。。。
推荐给大家几首萨顶顶的作品吧,它们都出自专辑《万物生》。
第一首,主打歌曲《万物生》梵文版本。
至于梵文,恐怕我们大家都搞不明白它的意思,不过外行听热闹,我们不妨凑个热闹好了。
在热闹之中,体会一下“唤醒生灵洗涤尘埃”的高远境界。
第二首,主打歌曲《万物生》中文版本。
原则上说,用中文替代其他文字肯定会造成意境的缺失和语境上的冲突。
这个观点已经被无数次证实,不用我再赘述。
但是,我个人认为,高晓松为《万物生》填写的中文歌词还算成功,可以说是“文字简洁但意境悠远。”
关于《万物生》,除了赞誉,也有质疑,而且还是很中肯的质疑。
在一次音乐活动上,百慕文化唱片的音乐人百慕三石就对《万物生》提出了质疑的看法。
百慕三石说,要做音乐就必须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正确态度,即使是细微的地方也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去处理。
梵文版《万物生》这首歌曲在3分29秒位置的副歌提早了两拍进去,使得整首歌不够完美。
而且如此明显的早两拍进入副歌,只有一个可能性。
那就是,该段副歌是拷贝前面的副歌再贴上去。
百慕三石说,如果是真人人声录进去的话,这样的早两拍进人声的错误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中文版的《万物生》却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萨顶顶的这张《万物生》专辑自推出以来受到国际上的各种肯定,出现这微小的失误实在不应该。
看到这则质疑的时候我感慨了良久,没想到啊,国内还有如此认真较劲的音乐人。
看来,中国的音乐还有救!
第三首和第四首,分别是《神香》藏文版和中文版。
两个版本我都喜欢,呵呵,不分伯仲。
最后,祝愿每个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09年,我们期待更多个性的声音,也期待更多个性的音乐。
希望,这些期待不要落空。
秋天远处传来你声音暖呀暖呀
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呀
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
两条鱼儿穿过海一样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来遇见人们破碎
人们在行走身上落满山鹰的灰
蓝蓝天哪 灰灰天哪 爸爸去哪了 月亮是家吗
睡着的天哪 哭醒的天哪 慢慢长大的天哪 奔跑的天哪
红红的天哪 看不见啦 还会亮吗 妈妈天哪
是下雨了吗 妈妈天哪 别让他停下 妈妈天哪
弘嘛呢呗呗弘
可我的人儿啊怎么不见了
怎么不见了
弘嘛呢呗呗弘
玛旁雍措啊波光粼粼
弘嘛呢呗呗弘
是不是那丢失的人
为我点起的圣灯
弘嘛呢呗呗弘
弘嘛呢呗呗弘
可我的人儿啊怎么不见了
怎么不见了
弘嘛呢呗呗弘
冈仁波钦啊云雾茫茫
弘嘛呢呗呗弘
是不是那丢失的人
为我燃起的神香
弘嘛呢呗呗弘
附:关于萨顶顶的官方介绍
作为一个歌手,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
作为一个音乐人,萨顶顶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文,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从五千年的光华里提炼出来真正属于民族的精髓。萨顶顶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因此她创造了独特的“自语”式演唱,以无意义的随性哼唱来表达自己情绪,来期待心与心的纯粹交流和感动。这种演唱方式更被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 Max Hole 称为“与神交流的语言”。
作为一个制作人,她大胆开放的“世界音乐”意识,使她并不拘泥于现有音乐的模式,而是利用西方电子乐的节奏感将古老神秘的东方原生态民族音乐衬托的更加出彩和现代。以Cross-over的方式将行云流水般优美的东方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合成器融合也是如今世界上最前沿最时尚的音乐形式,这样的融合形成的一种异常强大的听觉震撼,形成独特的“萨顶顶音乐”。萨顶顶的音乐更是获得了全球音乐最高奖“格莱美”音乐奖高级评委 Eric T.Johnson 以及多位资深评委的肯定。“格莱美”方面甚至来函邀请萨顶顶赴美交流,这是“格莱美”成立亚洲地区常设机构几年来首次对华人歌手发出邀请。
作为一个舞者,她并非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却全凭音乐的驾驭和深入骨髓的东方气质,随身起舞,并独辟蹊径结合东方武术,构织成唯美、绚烂、独特的东方神秘主义舞蹈。
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萨顶顶”三个字远不只局限在音乐上,而是从音乐的最本源出发,以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为广大背景,巧妙融合西方创新意味的电子音乐,同时随之而出的是高品质音乐融合文化,深厚而不固守,创新挑战而不脱离现实的前卫时尚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