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怪咖手下的申花断臂求生困局

(2013-11-22 19:30:58)
标签:

之名

只是

官方

新高潮

赛季

体育

分类: 见诸于各种媒体的体育小文

申花断臂求生困局

     中国职业联赛走过了20个年头。在20年漫长岁月中,只有两支球队名称没有改变过:申花、泰山;只有两个俱乐部的名称没变过,那就是上海申花和北京国安。然而,下赛季可能只剩下泰山和北京国安独自支撑了。上海申花已经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要求新赛季主场迁址云南。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主场改变,注册地随之也要改变,也就是说,这支代表了上海滩足球历史与骄傲的球队,有可能要易嫁他乡,甚至连名字中的“申花”都可能被抹去。
  申花面临易帜,曾被视为一出“逼宫闹剧”,但当它一步步接近现实之时,人们才不得不去认真审视其背后扑朔迷离的来龙去脉,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利益交织的有形与无形的网络。

  股权变幻

  虽然上海申花俱乐部名称20年不变,但早在1999年底,他们就已与最早冠名的国企上海申花电器集团不再有关联。
  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12月10日,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脱离体育行政系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上海申花队是甲A联赛和中超联赛的创始球队之一。1999年年底,上海申花集团将所有资产撤出,改由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高潮公司等七家大型国企参股组建了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申花集团已撤出,但根据市领导的意思,“申花”之名要保留。上海既称“沪”又称“申”,申花的意思就是“上海之花”。
  2001年12月19日,由上海广电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总公司三家单位对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上海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2007年,上海申花的股权再次出现变更,朱骏通过上海联城公司以出资2000万元的方式获得申花28.5%的股份,与上海电气、上海广电信息、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文广以及黄浦国资委五大国有企业并成申花六大股东,这也给申花的股权纷争留下了无穷后患。

  申花怪象

  按说申花俱乐部的五大国企占了71.5%的大多数股份,应当背负起主要的责任与义务。但事实上这五大国企是上海市政府的“拉郎配”,他们在俱乐部的实际运营中尸位素餐,既不投入资金,也不参与运营,这就使得朱骏以28.5%的股份成为实际的控制人。
  朱骏曾多次通过媒体发声,自己当初入主申花的时候与五大国企约定,未来3年只要投资够1.5个亿,便可以持有申花75%的股份,成为绝对的大股东。3年过后,朱骏虽然每年投资过亿,但当他要兑现75%股权的约定时,却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纠纷,上海人形象地管它叫“捣糨糊”。2012年10月,屡次追讨股权不成的朱骏向五家国企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履行股权转让,联城一方将仅履行28.5%股权的小股东义务。然而五家国企以及背后隐身的政府意志既不愿将大股东身份让位朱骏,也不愿大举出资经营俱乐部,“拖”字诀令这场没完没了的股权之争根本就无法确定明晰的时间表。而申花俱乐部的康桥训练基地靠近正在开发的浦东迪士尼公园,近年来商业价值飙升,已接近80亿元。这块敏感的地产归属,成了各方瞩目的诱人蛋糕,由于涉及国资保值增值,上海国资方面难以割舍股权。朱骏虽然声称自己志在足球,不在地产,但这是个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撇不清干系的问题。
  在这个争执过程中,朱骏的主业九城公司股票大幅缩水,2009年失去魔兽代理权后,朱骏的身家高台跳水。当年志得意满,号称用零头就可以玩转申花的朱骏,不得不开始为申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于是放走了高薪的德罗巴、阿内尔卡等大牌外援,出售了孙祥、杜威、郜林、毛剑卿、陈涛、冯仁亮等众多高薪的大牌本土球员,目的都是为了回笼资金。即便如此,申花俱乐部在经营中还是捉襟见肘,不停传出罢赛、罢训、欠薪等闹剧传闻。申花陷入了朱骏出不起钱、五大股东不出钱,同时由于股权纷争不定,俱乐部也无法正常运营,开拓创收来源的困境。

  怪咖朱骏

  朱骏是纵横商界与足坛的一位怪咖,作为民企老板,他既不像宋卫平那样低调踏实,也不像许家印那样高调直白。他既有对足球的热爱,又掺杂了对商业的诉求。他经营申花俱乐部也多有不合常理的惊人之举,个人色彩和随机色彩相当浓厚。
  2007年鹿特丹港口杯,与申花队较量的英超劲旅利物浦直到比赛结束都不知道,对方身披16号的球员真正身份居然是俱乐部老板。2010年申花与东亚的热身赛,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双方的名帅布拉泽维奇和徐根宝,而是作为场上队长和前锋踢了45分钟的朱骏。2012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11号”朱骏又与阿内尔卡联袂担当申花前锋,迎战阿根廷CN竞技队。2013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申花与韩国大田队的比赛中,朱骏身披18号首发并踢满全场。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令他更像一个玩票的老板而不是俱乐部经营者。朱骏兴之所至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对高薪引进的阿内尔卡的使用,在短短几个月内,其身份先后由球员变成助教、队长再兼任代理主帅现场指挥,开创了世界足坛前所未闻的先例。至于斥资8亿买下利物浦、高薪聘马拉多纳等“大手笔”,最终也被证明不过是一场闹剧。至于“独闯东体”和结怨五星体育这些与媒体的龃龉,虽然不能说都是朱俊的错,但也折射出朱骏意气用事,没有保持一个投资人应有的理性。
  在同各方打交道的时候,朱骏的个性太过鲜明突出,不按牌理出牌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在市场经济中可能不是大问题,但遇到有政府色彩的对象时,就难免相互不对眼。道不同不相与谋,但还要被捆绑在一个桌子上吃桌,这饭吃不好也吃不饱。

  申花情结

  申花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朱骏明白这一点,他也在充分利用这一点博取最大利益。但这一感情牌到了现在的政府及媒体那里,又不怎么买账。毕竟现在上海这座城市还拥有东亚和申鑫,朱骏的谈判资本正在被蚕食。
  但申花的底蕴依旧不可小觑。在负六分起步,又经历了经费严重短缺、罢训罢赛的威胁后,申花依然迸发出了惊人的精神力量顺利保级成功。并且面对强力逼宫的同城球队东亚和申鑫,申花分别双杀对手,似乎在向外界证明:看,谁才是上海足球的代言人?常常是第二天要比赛,头一天俱乐部高层还在四处筹钱的窘境下,申花居然没有军心焕散,这并非朱骏的凝聚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申花的底蕴仍在起着惯性的作用。但这种底蕴和惯性还能维持多久呢?恐怕连朱骏都知道:已经透支得差不多了。当生存都成为问题时,底蕴是经不起现实的稀释的。
  申花情结的分量,决定了这场个人与政府背景的博弈结局。这是用正常的行政、法律手段或市场杠杆都无法完成的任务。目前已经到了朱骏和上海方面摊牌的时间了:要么去官方化,要么去申花化。朱骏未必是一个合格的足球俱乐部老板,只是他在申花脱离体育行政系统后再次脱离政府色彩的挣扎努力,颇有现代堂·吉诃德式的无奈和悲情。

相关文章见见诸于各媒体的体育小文

 
本文出自:电笔小心博客blog.sina.com.cn/wangzhixin转载请联系:wzx@e23.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