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刘曦——邢锐——冷波、范广鸣——杨旭。80万——100万——150万。
一条五人组成的控制链,一条层层加码的金钱链。随着2006年中甲联赛广州医药与浙江绿城的比赛假球调查被公之于众,一条从未如此清楚的“假球制造链”触目惊心地横亘在人们面前。
虽然一场比赛动用上百万的黑金左右结果令不少人震惊,但这个数目既不空前,也不绝后。这只是中国足球“假、赌、黑、贪”露出的冰山一角,如果继续挖下去,这只是个开始。尤其是涉及到“赌”与“贪”这两个主题,百万的数字可能都是小儿科。
然而,这条有示范意义的“假球制造链”有着中国足球毒瘤标本病理切片的意义,它不仅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整个过程和节点,同时也揭示了这么多年来这个毒瘤是如何一点点侵蚀中国足球的要害器官,导致健康肌体一步步坏死。
如果打几个电话,一夜之间就可以赚到几十上百万,怎么能保证球员的心思放在训练比赛提高自己水平上?怎么能保证俱乐部官员、足协官员将心思放在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上?
黑金的意义,不在于自身数目的多少,更在于其反面榜样的危害无穷。如果球员辛辛苦苦地训练比赛不如几个电话来钱快;如果俱乐部官员足协官员劳心劳力的主业没有副业来钱快、来得轻松、来得巨大……那么球员、俱乐部官员、足协官员怎么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在这样关键时刻,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的缺乏,让整个中国足球完全生态失衡。执法者犯法、监守自盗让中国足球成为一片劣币驱逐良币的重灾区。
这是中国足球难解而必须求解的命题,也是当今整个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