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此,“中国飞人”之外有了“中国飞鱼”

(2009-07-30 19:48:19)
标签:

奥运

田径

水上项目

体育强国

张琳

中国

杂谈

分类: 见诸于各种媒体的体育小文

男人行才是真的行

 

    雅典奥运会刘翔在110米栏赛道尽头插上一面红旗,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中国飞人”。
    罗马世锦赛张琳在800米自由泳泳池终点竖起一根食指,让全世界记住了这条“中国飞鱼”。
    这两个人物的出现,这两个冠军的取得,堪称近年来中国体育史上的双峰并峙,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很行,中国男人也行!
    对于全中国来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于中国体育来说,男人行才是真的行。中国体育的“阴盛阳衰”与中国男足屡战屡败已成为中国体育界娱乐大众的两个经典话题。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女人很行”,红色娘子军历来是奥运会上的夺金主力。但北京奥运会证明,中国男人也“行起来了”,总数51枚金牌中属于男人的有24枚,仅比女士们少了3枚。
    曾有人说上海男人不行,但姚明和刘翔一出来,所有上海男人走路都挺胸台头,眼睛朝天,据说回家都敢不给老婆做饭了。现在轮到北京男人扬眉吐气了,看看姚明和刘翔都成了“容易受伤的男人”,张琳眯着佟大为似的小眼睛单眼皮低调但沉稳地说:不“奋斗”,怎么知道“幸福还有多远”?
    姚明——刘翔——张琳,在NBA篮球、田径短距离和游泳中长距离这三个体育运动顶尖领域的圈子里,都留下了中国男人的脚印。
    体育运动中,由于男女身体条件上的先天差异,几乎所有项目女人的成绩都是远没法和男人比的——这是自然差异,并不是性别歧视。男子项目竞争更激烈,水平更高,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坐标。所以相比之下,男人天生更适合做“更快、更高、更强”的代言人。
    田径号称“运动项目之母”,在北京奥运会上有49枚金牌,游泳有32枚金牌,也能算得上“大姨妈”级别的了。另外水上项目有41枚金牌,这三项相加占奥运全部金牌的三分之一强,因此有“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的说法。其中田径项目中的短距离跑和游泳项目中的自由泳又处于这两个项目的核心位置。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共拿到了28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历史性地挺进前三,但在田径项目上仅拿到了一枚女子竞走金牌,而游泳和水上项目则颗粒无收。有鉴于此,国家体育总局当年提出了一项“119工程”(雅典奥运会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相加金牌共119枚),就是要在这三大项上取得突破,目标是在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上在三大项中共夺得不少于10枚金牌。雅典奥运会中国在三大项目中夺得了四枚金牌,田径有刘翔110米栏、邢慧娜女子一万米;游泳有罗雪娟女子100米蛙泳;水上项目有孟关良/杨文军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北京奥运会虽然同样在三大项目中夺得了四枚金牌,但有三枚金牌都是水上项目贡献的,游泳只有刘子歌的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田径则颗粒无收。北京奥运中国最终以51枚金牌领跑全球的时候,以往许多弱势项目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如击箭、射箭、赛艇和帆板等。不过,恰恰田径和游泳这两个大项成绩退步了,这不得不说是辉煌中的遗憾。
    就在中国田径游泳尴尬焦灼中,张琳的横空出世令军心大振。男子游泳,一向被视为中国体育“重灾区”之一,整体竞争力尚不及男子田径,甚至有两届亚运会居然创造过一金未得的尴尬,更不要说奥运会、世锦赛这样顶尖的大赛了。张琳的出现,要给这段中国男子健儿们羞于提起的历史画上句号了。要知道,田径、游泳、水上三大项一向被称为欧美人的“金牌仓库”,亚洲人想打开这个仓库的大门可谓是难上加难,多少年来都一直都在门外徘徊。现在张琳可以说以自己的实力打开“金牌仓库”的一个缺口,中国以后有望在这个仓库里多分点胜利果实了。
    前中国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说过:“如果游泳、田径这些项目上不去,中国永远都不算真正的竞技体育强国。”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乒羽行不稀奇田径游泳行才是真的行——否则所有中国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是体育强国。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女人行不稀奇,男人行才是真的行——否则有一半中国人不意思说自己是体育强国。
    中国女人很行。中国男人曾经不太行,但现在正逐渐“行了起来”。
    中国男人,证明自己,你也行!

 

相关文章见:见诸于各媒体的体育小文

 
 
从此,“中国飞人”之外有了“中国飞鱼”                                                                        从此,“中国飞人”之外有了“中国飞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IDEA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