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渺小的伟大
当手擎奥运圣火的登山勇士矗立在珠峰之巅时,他们就是这个世界最高点,他们定义了新的海拔。
珠峰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坐标和纪念碑。地球有“三极”之说,在遥远的北极和南极之后,珠峰是人类最后一个抵达的“一极”,可以看出攀登珠峰的难度。
当在珠峰巍峨背景下缩小为黑点的身影缓缓而坚定地前行时,当他们在万丈深渊的边缘走钢丝般跨越雪、冰、岩石组成的冰冷险恶狭窄登山道时,看得人要比登山者还揪心——每一颗目击者的心灵都被重重地震撼,没有人可以拒绝汹涌澎湃的感动扑面而来……
圣火登珠峰,不止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那样简单,对于登顶的队员来说,即便是徒手攀登已经很费力,他们还要背负火种灯、火炬、氧气罐、各种装备、甚至是高山摄像器械。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攀登上去了,圣火仿佛给了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圣火登顶珠峰的全新诠释,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世界第一高度的完美结合。他们将“更快、更高、更强”、“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北京奥运“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带到了世界最高点、世界上最难到达的“第三极”,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在目击圣火登顶珠峰的过程、在对勇士们的壮举投之以崇敬的同时,更让人感到对大自然的敬畏:人虽然高居地球生物进化链的顶端,但在大自然面前,又太微不足道了。虽然在登顶的一刻,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大的——但不要忘记,是因为他们脚下踩着最高的山峰,否则他们不比一棵寂寂无声的树木更高。有了8844.43米在脚下,渺小的人人才变得伟大;没有脚下的珠峰,人不过是地平面上渺小的一粒沙。
哪怕有一丝藐视自然、自已为是的想法,在这里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论技艺再高超的人,登顶珠峰的时机也要看大自然的“脸色”——这是一个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与大自然相比,人太渺小,但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以自己的渺小证明自己的伟大。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的刘连满蹲到岩壁前,让队友踩在他的双肩上,采取“人梯战术”才得以通过难于天堑的“第二台阶”。刘连满牺牲自己,成全了3名队友最终登顶成功,人类的团队精神在这一刻折射出比登顶更熠熠生辉的价值。在珠峰的皑皑白雪下,还掩埋了多少壮志未遂的英魂。攀登和死亡从来就是孪生兄弟,当年五名北大学子殉难希夏邦玛雪山,他们用生命的祭奠让人思考生命和挑战自我的终极意义。而当年搜救小组指挥长王勇峰、副指挥长尼玛次仁,正是这次圣火登珠峰的队长和副队长。
眼前的珠峰有8844.43米,然而在4000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相比历史的沧海桑田,人类社会诞生进化的过程又只是弹指一挥间。生命与自然相比,还是有如幼小柔弱但生机勃勃的婴儿之与强大健美的母体,自然母亲的怀抱深厚博大,完全将自己投入进去,才能感受到她的慈爱温暖。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只有生命的汇聚繁衍和文明的传承延续,才让生命不断迸发出更耀眼的火花。在自然面前,人类有自豪的权力,但没有自傲的资本。只有走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才能将人类社会和文明更久远地延续下去。
所以面对珠峰,也许我们不应该更多提及挑战和征服。如果一定要说挑战,是挑战人类自己的极限;如果一定要说征服,是征服人类自己的心灵。登山勇士们前赴后继的攀登,不如说对地球母亲的探望与朝圣。山高人为峰,另一句广告语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峰,但人人都可以征服自己心中的巅峰”,这道出了攀登珠峰的人文内涵。
在这个地球上,最渺小的伟大,就是人——准确地说是自然创造了可以自我超越的人。当我们赞叹人类的伟大时,不要忘记孕育了人类的自然更伟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间正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