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能做好谢亚龙?

(2007-03-16 23:19:23)
分类: 见诸于各种媒体的体育小文
中国足球——
中国体育重灾区
 
    亚特兰大奥运第四、悉尼奥运第三,雅典奥运第二……当中国体育不断在世界昂首挺进的时候,中国足球却成了中国体育的一个重灾区。距离北京奥运会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男足屡遭挫折,基本上已经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曾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女足,在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花期后迅速凋零甚至在阿尔加夫杯上四战四败,输给冰岛这样不入流的球队一个1:4。中国女足一直是作为孱弱的中国足球的遮羞布而存在,但遮羞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脆弱的本质,当被一把火烧成灰烬时,中国足球的丑陋面目再次暴露无遗。
    时间回到1993年10月14日中国足球大连棒槌岛会议。继“红山口会议”后,这次会议讨论和修改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决定中国男足要在1998年打进世界杯,2002年韩日世界杯进入十六强,同时决定在1994年推出职业联赛。事实证明,1994年推出的联赛“很不职业”,而1998、2002的世界杯目标更是笑谈。
    不过中国足球从来不惮于再多制造几个笑料。
    时间回到2003年8月28日北京香河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新十年规划。规划中,女足依然瞄准世界冠军,而男足目标则争取是2008年奥运会上进入前八,在2010年世界杯上进入十六强。
    之后,杜伊入主国奥队后调起了某些人的胃口,足协甚至有人吹出了“奥运会进前四”的风;而作为中国女足,今年世界杯的目标是“保四争二”,明年奥运会的目标则是“进入前四、力争奖牌”。
    但阿尔加夫杯的溃败,给了那些在黄粱美梦中画饼充饥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提前终结了这段不光彩的梦中意淫。
    必须有人为中国女足负责,必须有人为中国足球负责。
    但真的能找到为中国足球负责的人吗?王海鸣、马良行、朱广沪等人不过是失利的替罪羊,多说他们无益;李飞宇、杨一民之流也不过是颐指气使的官僚,也许可以祸害一届国家队,但不足以动摇足球事业的根基;担任足协主席时间不长的谢亚龙,最多是个“外行领导内行”的罪名,如果让他为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的倒退买单,似乎也高估了他。再往上追,就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那里,他们应该为用人不力、监管不严、领导无方而被问责。
    足球是体育项目中受关注程度高、需要群众基本广阔、成材周期长的一个项目。设想一下,如果换成任何一个人替代一个足球的门外汉谢亚龙,战战兢兢地从领导那里接下诸如:“国足奥运会进八强、世界杯进十六强;女足世界杯保四争二、奥运会进前四争奖牌”这样的任务时,会怎么做呢?如果常规地按牌理出牌显然是行不通来不及的,只好带着“赌一把”的心理硬着头皮上阵。这时候没人会去想什么“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只能是变本加利地压榨中国足球那原本已经干瘪的乳房。什么短期见效做什么,什么急功近利做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完不成任务会下课,反正干不好大不了也是个下课,干得好还可以飞黄腾达——这就是赌徒的心理,哪个进入赌场前的赌徒会愿意想自己倾家荡产出来——虽然这很可能是现实。
    所以做为足球根本的联赛和青少年足球,多年来没有得到过真正重视。男足中超联赛水平多年停滞不前、丑闻迭出、球市荒芜,演出了联赛裸奔的荒诞剧;女足联赛满目疮痍,许多球队和球员甚至在为填饱肚子而苦恼,而此时,国外许多国家的女足运动员和球场设置早已经数倍、十数倍于我们。“以联赛为本”永远只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为奥运会、世界杯甚至亚洲杯,中国的足球联赛就像铁路局那列最慢最旧的列车,随时可以停下来等候让路。
    包括中国女足在内的中国足球,至少欠下了十年的帐。必需先还上这些年的帐,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但做为足协官员、国家体育总局官员,谁会为十年后的未来买单呢?十年的时间,对于足球来说并不长,但是对于一顶乌纱帽来说时间太长了。
    历史的帐总要有人还的。但现在谁敢说十年之后的中国足球就可以清偿旧债,从头再来?如果继续这样急功近利地赌下去,最可能发生的是十年之后,中国足球非但裹足不前,还会欠更下多的债。反正十年之后谢亚龙肯定不会在这个位置上,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是降低已经与他无关了。
    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的重灾区,更是中国体制的重灾区……十年之后,最怕是原地踏步的中国足球苍老的容颜,依然投射着悲怆的目光欲说还休……
 
 
 
本文出自:王智新(电笔小心)博客,转载请联系:wzx@e23.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