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万水千山,走了一点@国内篇 |
如果你不到丽江,纳西古乐恐怕这辈子不一定与你有什么干系。
如果你到了丽江,又与纳西古乐相对不相识的话,那就有暴殄天物之嫌了。
先让我们从官司方渠道了解一下纳西古乐。
如果一言以蔽之际话,纳西古乐就是由云南丽江纳西族传承的现今中国最古老、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音乐,被称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据介绍,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奇迹般地融汇在纳西古乐的旋律中,却形成独特的纳西民间音乐的神韵。这是一种清纯、空灵的韵味。
被誉为“音乐化石”的纳西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它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
《洞经音乐》完整地保持洞经音乐的庄重和纯正,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风韵,同时又带上纳西民族色彩,使人体味到一种玄妙、悠远、超然的意境 。保留的乐曲有《紫微八卦舞(曲)》、《浪淘沙》、《山坡羊》、《水龙吟》等二十余首。
《白沙细乐》的主题是表现人们悲壮激烈、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内在感情。 全曲分为《序》及《一封书》、《美丽的白云》、《公主哭》等10个乐章。
纳西古乐经这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才得以流存至今。
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古乐会演奏的乐曲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古乐会的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是年逾花甲的老艺人。乐队所用的古乐器大部分我们闻所未闻: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镲、铙、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等。
说了这么多枯燥的东东,大家早就烦了吧,不要紧,后面的节目更精彩,马上就来,不要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