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退市来惩罚上市公司不具可操作性
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市场化。因为才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用行政手段。
比如退市制度,市场自身有没有价值发现和优生劣汰的功能?市场显然是具备这些功能的,中国股市从开始到现在涨幅最大的一批股票来看。往往是被重组成功的股票。比如ST重机被重组为中国船舶,最高涨到了300,比如ST吉纸重组为苏宁环球,股价从0.76涨到最高51元;比如都市股份重组成海通证券股价从 最低4.8元涨到了68元。
还有象九鼎投资借壳中江地产,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油轮,顺风控股借壳鼎泰新材这些市场行为的背后,也都是绩差绩平的公司变成了绩优公司的经典案例。
即然市场存在着由乌鸡变凤凰成功的经典案例,行政之手就不应该随意修改交易规则,人为的干预市场,用行手段让上市公司退市。
因为行政手段导致的往往是巨大的暴跌、暴涨,导致的只能是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市场有没有优胜劣汰的功能呢?从香港市场数百家低于一港元的仙股定价来看,显然市场是有优胜劣汰的价值发现功能的。而人为制造ST标记试图用行政手段干扰投资者对投资标的选择也往往是不恰当的。
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为什么中国股市喜欢炒小炒新,这也是以往游戏规则之下合理的市场反映。因为以往政策救市要维持一个高估值的市场,必然导致上市资源紧缺,导致壳资源紧缺。有问题的是整个市场,管理层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市场整体的机制合理。
最近欣泰电器因为造假被强行退市,和当初琼民源事件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是,这一次选择的是用法律手段对投资者进行赔付,而琼民源事件则是是通过中关村对其重组。
欣泰电气的退市导致投资者损失巨大,而且从媒体报道的赔付方案来看,并不是全额赔付(只针对适格投资者才有至少60%的赔付),这样的结果对市场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而且由于赔付的工作量巨大,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欣泰电气的退市将作为个案存在。
现在针对中国股市的退市制度的呼声很高,但退市制度的建立必须跟随投资者的赔付制度。但仅仅是投资者的赔付问题,一是相关责任方往往没有钱来足额赔付;二投资者交易换手频繁,如何介定谁是受伤害者,如何介定赔偿数额这些问题在当下都没有足够的效率解决。
退了一个欣泰电气,就能够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果,退市的善后工作量巨大,而且还不能够皆大欢喜。用退市来惩罚上市公司,不但不公平而且还不具可操作性。
所以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上讲,保护投资者利益,能用市场解决的还是还给市场,简单的退市惩罚的往往不是责任主体,造假上市的责任主体往往是上市审批者,制度制定者,还有公司大股东等。比如千亿骗局的华锐风电,公司计划发行价35元,结果因为证监会的市场化询价直接导致90元的发行天价。这相当于骗子原本只想骗350亿,我们的管理层直接给批了900亿!而如果让华锐风电一退子之,那么是不是普通投资者替代监管者承担了不公平的惩罚!
而受害者往往是接了盘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合理的引导上市公司重组,在当下仍然是解决中国股市遗留问题的最高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