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和市场市的根本区别就是政策市中管理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层控制市场规模,管理层控制市场价值中枢。而市场市是市场调控市场规模和价值中枢。现在股市随着股权分置的逐渐解决,政策市从中国股市退出或者是逐渐开始退出了吗?答案是没有!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非但没有因为股权分置的解决而减轻,而且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政策市反而加强了。
现在的政策市仍是管理层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大家知道金融改革中诞生了一个汇金公司,汇金又成立一个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汇金公司在动用外汇储备注资银行系统后又与建银投资大举进军中国证券业。股改解决是一股独大,而证券业对券商的改革却在强化一股独大的局面,现在的汇金已经掌握了中国证券业的半壁江山。汇金分别向银河证券、申银万国、
中国股市还是政策市,即使股改至今也没改变这种局面。政策利用其掌握的国家资源投资股市或者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股市,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因为管理层取代市场配置资源导致市场整体亏空。笔者一直惊诧于股市每次危机时的托市成功,惊诧于管理层何来如此庞大的托市资金。虽然暂不能说管理层用外汇储备托市,但外汇储备的资金进入证券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国家是否动用外汇储备托市,管理层最好的解释就是公开外汇储备市场操作的透明度、公开汇金公司市场操作的透明度。否则对于中国股市投资者永远是信息不对称的。
外汇储备进入证券市场要么无私奉献,要么与民争利。但无论结果怎样其都是存在问题的。毕竟动用外汇储备堵住的是证券市场小风险(效果如何还未可知),其引发的可能是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风险。汇金公司进军证券业是否将功成身退?对此,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已经明确表示:对有关券商进行注资重组后,将致力于优化券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这些证券公司走出困境之后,汇金公司将选择退出。难道中国的证券公司仅仅是有资金就能治理好的吗?以前证券公司的亏损难道是资金不足?事实上中国股市的问题就是相对有限的股市规模而言资金过剩才导致的市盈率过高,高市盈率没有投资价值才导致市场整体亏空,导致中国证券业技术上的整体破产。其根源问题不仅仅是有资金就能解决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汇金公司并不是来奉献的,外汇储备进入证券业是并不是不亏不赚的,是会存在风险的。而汇金公司控股证券公司一旦成了股市游戏中的一员,那么就势必威胁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
外汇储备是国民财富,当然如果用外汇储备维持市场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话,那么无疑就是用国民财富为股市积累高系统风险。毕竟现在股市仅推出做空机制的难度就相当大,毕竟中国股市的壳资源股票还在1元左右,而香港此类股票都在几分钱。如果说中国股市现在仍然是高消耗的,那么政策托市就是鼓励全民资本进入这个高消耗的市场。炒股的要承担市场风险、不炒股票的也要承担风险(通货膨胀),如此宏观经济政策股市不出现泡沫才怪。这和房地产将风险转嫁到银行系统,然后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承担银行风险一样,都是全体国民为资本高消耗买单。因为外汇储备是以牺牲人民币升值空间换来的,买单的将是全体国民。
从以往股市的几次回调来看,股指下跌都被强大的力量托起,这使得本来不能合理定价的市场几乎没有了什么风险,每一次股市回调都是最佳建仓良机。这几乎和以往政策市管理层承担风险是一样的。而一个政策市掩盖系统性风险的市场,有了强大的政策资金支撑,市场就会再度疯狂。这样的市场怎么走投资者根本是没有辨别能力的。现在股市连续大涨,就有投资者看高1800点甚至2000点了,这和2001年股评看高3000点何其类似。
以往的政策市开始的时候往往股市极度低迷,政策资金会掌握到大量的廉价筹码,而随着股市行情的高涨,这些筹码就会在高位重新回到投资者手中,这从以往熊市中95%的投资者亏损可知。管理层如果在高位不采取有力的政策抑制股指,股市继续表现下去往往会相当疯狂,就好象96年股市的疯狂,需要管理层12道金牌来打压一样。目前的股市基本又到了政策市疯狂上涨的阶段。出现目前股市大涨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管理层希望股市上涨,身为运动员的政策资金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而同时身为裁判员的管理层也想暗中帮一把。另一种原因,那就是管理层基本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抛空了手中的筹码,现在政策市只能调控股市的下跌,已经不能调控股市的上涨了,当然涨到了一定高度再跌下来就不是一回事了。政策市没有市场市的市场化发行新股的市场调节,所以股市估值水平继续偏离。如果是这样管理层肯定会加快扩容速度的。但政策市的股市疯狂无论是哪种原因,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政策市下最终无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