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经网上刊登了一篇<上海工商界被指用英语过度专家指纯属盲从心态>的文章。文章阐述了在上海很多领域尤其在工商界,能不能说英语已经到了“一票否决”的地步。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招聘单位,各种英语证书成了起码的敲门砖,而在进入这些公司后,英语更是几乎变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关键一点就是,这些人群中几乎不讲汉语,在某些外企的中层会议上,即便参加的全部都是中国人,但仍然被要求一律讲英语。而所有上海职员彼此的书面往来也都要求用英语写作。对英语的过度使用和崇拜也渗透到了沪上工商界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聚会不说聚会改叫派对(party)。
对我们从事外语服务的人士来讲,学外语、讲外语、用外语是我们服务于社会的重大责任。其实外语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外语毕竟只是我们与国外的世界沟通的桥梁,如果一旦陷入了盲目就过了火。国外很多国家都在拯救本国的语言,俄罗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对外来语的问题上,总统普京多次强调,日益充斥俄罗斯各个领域的外来语永远不能代替俄语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地位。这就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捍卫本国语言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可想而知,在没有扎扎实实学好本国语言之前,切忌一边倒地去学习外语,欠缺本国语言的扎实功底,外语的学习与应用也会遇到意想不道的困难,最终会学成“四不像”了,这就偏离学习外语的宗旨了。
因此,在中国,除了进行封闭式英语训练或在面对外国人时应当讲英文外,其他场合应使用中文进行沟通。“外语是重要,但地位绝不能超过母语。”这是我们在学习外语前,应该铭记的一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