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国移动试验网将覆盖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计划建设基站总规模为13336个,核心网容量为800万户。试验网投资包括核心网、无线网、业务平台及支撑系统等主设备投资、相关配套投资、终端补贴等,共计243.53亿元,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无线网占72%,核心网占8%,终端占17%。
有市场才有利润
-从中移动中标情况看TD-SCDMA设备市场格局
招标结果一经公布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厂商获得了大丰收。在占据最大投资额的无线网招标中,中兴、大唐表现出色,尤其是中兴获得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大唐也获得了26%的市场份额,而华为与西门子的合资公司鼎桥仅获得了13%。
图表1.
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招标结果
Source: Norson, 2007
从这次招标的结果来看,中国移动兼顾了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建一个精品网”的目标,另一方面,在非核心的无线网部分充分考虑了成本因素。而鼎桥在技术标排第三的情况下,没能在商务标压过对手,最终造成了全线失利。
诺盛电信咨询认为,TD-SCDMA建设初期,其单价格会在参考现有G网设备的价格和激发厂商积极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虽然传出中兴在招标过程中利用超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消息。但是诺盛电信咨询认为即使属实,也是属于正常的市场策略。在网络建设初期尽可能的占据市场份额将会有助于未来在
Install-base省份的设备新建、扩容和相关业务设备的销售。
爱立信也获得了无线网1%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在深圳。爱立信加入TD阵营的时间比较晚,能在短期内获得参与机会,可见爱立信的市场能力。
核心网部分全部被国内厂商囊括,华为、中兴各获得40%市场份额,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获得其余20%市场份额,这部分只占网络投资总额的8%。诺基亚没能通过与普天的合作获得TD核心网建设的参与权,这与诺基亚与普天的合作主要停留在投资的层面,而没能从研发和技术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不无关系。目前诺基亚对于中国TD市场的市场策略主要寄期望于TD终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TD-SCDMA政府测试看TD-SCDMA设备市场格局
自2000年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国际认可的3G三大标准之一,TD-SCDMA经历了漫长的产业化历程,形成了四大TD-SCDMA设备供应商阵营:大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华为-西门子成立的合资公司鼎桥、中兴-爱立信、普天-诺基亚。在由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的两次大规模技术试验中,这些设备厂商成为推动TD-SCDMA产业链发展的中坚力量。
图表2.
信产部组织的两次TD-SCDMA规模试验
Source: Norson, 2007
依据参与政府组织的两次规模测试的深度,我们可以透视出各阵营对TD-SCDMA的先期投入和历史积累。中兴、大唐/ASB、鼎桥都参与了两次试验,而普天由于产品原因只参与了第一次技术试验,并没有参与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这也印证了中国移动TD试验网招标普天少有作为的原因。
图表3.
政府组织的TD-SCDMA试验网中各厂商市场份额(按基站数)
Source: Norson, 2007
从在政府组织的试验网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鼎桥、中兴、大唐几乎是三分天下,而从所负责覆盖的区域来看,大唐获得的更多的机会,因为在青岛大唐获得了主要商业区和奥运会帆船比赛场的网络建设,而在保定则覆盖了80公里的国道、高速公路。相比之下另一个规模试验场地厦门则主要是覆盖了郊区。
布局决定未来
-从各厂商建网范围看TD-SCDMA设备市场格局
移动本次招标,以城市圈定了各个厂商的建网范围。虽说两百多亿的投资对于TD-SCDMA全网的建设还刚刚是一个开始,但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城市的通信量巨大,且具示范效应,会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市场份额。
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城市的中标情况来看,大唐获得了最多的未来市场机会,承建了上海、广州的大部分基站建设,中兴承建了北京全部及深圳部分基站建设,鼎桥仅与中兴共同承建了深圳的基站建设。爱立信通过与中兴合作方式获得了深圳7%左右份额。此前信产部进行的试验网建设并没有太多影响到中国移动,大唐在北京,中兴在上海的试验设备将被移至郊区。
图表4.
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招标各厂商建网范围
Source: Norson, 2007
展望TD-SCDMA市场规模
依据中移动的计划,将会在2007年12月完成试验网开通,2008年5月底,完成全部基站建成投入使用,中国的TD-SCDMA网络建设进度乐观,这给已经投身于TD-SCDMA的厂商以更大的信心,也给还在处于观望的国际巨头一个明确的方向。根据诺盛电信咨询的预测,至2008年中国TD-SCDMA网络累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9亿美元,至2010年将达到9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