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盛电信分析师董晓扬认为对于中国未来3G投资规模的预测,其实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是未来中国3G市场规模。未来3G市场有多大?用户数能有多少?用户分布如何?
二是未来中国3G牌照的发放。如何分配未来可能的三张牌照?是否会有先后顺序?是否会引发中国电信市场资本的重组?
三是未来中国各运营商3G建设思路。在建设初期,各运营商会采取何种不同的市场策略?在高速发展时期,各运营商则会采取何种建网思路?
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才能对于中国未来3G投资规模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诺盛电信通过计算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以及未来2G向3G的迁移率,从而对于未来三年中国3G用户数进行了一个预测。结果如下:
|
|
|
|
|
|
|
|
一 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
目前,我们通常采用的用户普及率预测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种方法:
- 瑞利分布多因素法
- 趋势外推法,也就是曲线拟和法
- 成长曲线法
诺盛电信在国内移动用户历史数据基础上,对于以上三种用户普及率预测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为适合的一种作为本次预测的方法。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移动用户数(亿) | 0.132329 | 0.238629 | 0.43296 | 0.84533 | 1.45222 | 2.06005 | 2.69953 | 3.34824 | 3.93 |
普及率 | 1.1% | 1.9% | 3.4% | 6.7% | 11.2% | 16.1% | 21.0% | 25.9% | 30.3% |
图表1 中国移动用户历史数据
1.1 瑞利分布多因素法
瑞利分布多因素法,是指通过研究产品在潜在用户中普及率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到对用户数的预测结果。但是这种方法所需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我们需确定一个门限值,通过该门限值根据瑞利分布函数得到潜在用户数。然后,将包括终端价格、资费、服务质量诸多因素加以量化考虑,从而确定出各种因素在预测期内的变化情况,然后定量预测出,在选定预测期内潜在用户市场渗透率。
由于中国3G市场尚没有正式起步,很多因素的权重取定难以确定,因此如采用瑞利分布多因素法进行预测,其结果随意性比较大,参考性不大。故诺盛电信不推荐采用该方法。
1.2 成长曲线法
对生命曲线模型取适当参数,诺盛电信作出生命曲线模型如下:
http://www.norson.com.cn/eDM/images/20060316/4.jpg
图表2 生命曲线模型
从上图我们分析发现,该模型年份参数从-3到1的数据和历史数据(2001~2005)吻合的比较好,可以认为基本反映了移动用户普及率的规律。
据此得到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的预测数据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移动用户普及率 |
34% |
38% |
42% |
图表3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生命成长曲线)
1.3 趋势外推法
我们以图表1的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为原始数据,采用趋势外推法对于中国3G未来用户普及率进行预测,将会得到拟和曲线公式为:
http://www.norson.com.cn/eDM/images/20060316/6.jpg
图表4 趋势外推法模型
将x=10,11,12带入公式,得到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数据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移动用户普及率 |
38% |
45% |
53% |
图表5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趋势外推法)
从趋势外推法预测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由于趋势外推法本身是一条二次曲线,适合反映用户高速增长时期发展趋势,而不适合用户发展从高速增长进入稳步增长的市场阶段,因此其预测结果将可能出现大于总人口的情况出现,参考价值不大。
1.4 未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预测
根据对于以上三种模型方法的分析,诺盛电信在基于生命成长曲线预测结果的基础上,适当修订,得到全国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结果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移动用户普及率 |
35% |
40% |
45% |
图表6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
结合预测的移动用户普及率以及中国人口总数情况(以13亿人口作为基数),我们可以得到未来三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中国移动用户(亿) |
4.55 |
5.2 |
5.85 |
图表7 2006-2008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预测
二、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
未来中国3G用户将会由两部分组成:由2G向3G转网的用户和新增移动用户。为了让大家有个更为清晰的整体印象,我们将2G用户与潜在的新增用户累加起来,然后通过预测2G-3G的迁移比例从而推导出未来三年中国3G用户数。预测方法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法与市场细分法。
2.1 类比分析法
诺盛电信将通过类比国外运营商的3G发展情况以及联通CDMA用户发展情况来分析中国移动的3G用户发展情况。
2.1.1日本NTT Docomo Foma用户发展情况
2001年10月,NTT DoCoMo公司率先开展世界上第一个WCDMA标准的3G业务。业务开展初期很不顺利,到2003年年初,NTT DoCoMo的用户只有十几万。用户发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网络覆盖不足以及手机终端单一,待机时间短等。随着NTT DoCoMo在FOMA业务上的努力,包括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改善楼宇、地铁站等地方的室内覆盖,引入新的具有更多功能、更便宜的3G手机,从2003年开始,WCDMA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3G推出年份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3G用户占总用户比例 |
0.3% |
2.97% |
14.8% |
图表8 日本NTT Docomo Foma用户发展情况
2.1.2中国联通公司CDMA用户发展情况
中国联通CDMA用户数在正式放号半年后出现的高增长是与中国联通的手机补贴政策密切相关的。其本意是希望以初期的亏损为代价,建立起CDMA用户的规模效应,从而实现后期的盈利。联通CDMA的初期市场目标是通过CDMA网络建设,培养高端用户。但由于中国联通CDMA网络在覆盖方面的缺陷,导致中国联通所发展的高端用户大多是通过送手机方式培养起来的短期的高端用户。这部分高端客户在1-2年后则转变为中低端用户,从而导致了联通的亏损。因此,CDMA用户数的高增长是一种虚假的泡沫增长,中国联通的参考价值不大。
与以上运营商网络发展初期进行比较,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的有利因素为:
a、3G终端款式多样,性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b、原2G网络良好覆盖,通过3G-2G切换,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全覆盖。
不利因素为:
a、当年日本移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3G用户几乎全部为从2G转网而来,而中国目前的移动市场目前为普及阶段,大量的低端用户的主要需求仍是语音业务,所以将会继续选择2G网络。
b、NTT Docomo通过I-mode模式培养了用户良好的数据业务习惯,为3G发展奠定大了良好的基础。而目前中国的移动数据业务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数据业务对3G的推动作用还不显著。
诺盛电信在充分考虑以上有利与不利因素,取定中国移动用户的3G迁移比例为: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迁移比例 |
1% |
3.5% |
15% |
图表9 2006-2008年中国移动用户3G迁移比例(类比分析法)
2.2市场细分法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细分用户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而且同一个群体当中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技术更新换代所引起的市场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一般新技术引入市场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在新技术被主流市场接受之前称为早期市场阶段,这个阶段用户只有革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两类。根据历史数据统计,这两类用户比例约16%。其中,革新者约2.5%,早期采用者约13.5%。
先驱用户和早期用户是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他们尽管比例不高,但是对新事物的普及推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先驱用户和早期用户通常具有消费观念时尚前卫、消费能力较强的特征,他们基本上分布在时尚人士和都市贵族当中。
随着新技术的市场认知度上升,其他类型的用户也将逐步开始接受。就3G而言,随着网络质量的稳定和业务体系的完善,3G 将逐步渡过市场导入期,这个过程中除了那些追求时尚的人士和都市贵族之外,部分实用型人士在犹豫、观望之后,逐渐加入3G 的阵营。
随着3G 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终端实现大批量生产,价格将稳步下降到与2G 手机相当的水平,届时3G 用户细分群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经过一到两年的市场培育,在众多3G 用户的切身体验和引导下,普通最终用户对3G的看法将大大转变,不再把它把它做为一种高高在上的产品,而是一种正常的、与2G 类似的选择。顺利的话,3G 有望进入第三阶段:市场成长期,到这个阶段,除了少数保守人士之外,普通大众也将开始接受3G。
根据以上分析,取定预测3G用户比例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迁移比例 |
2.5% |
13.5% |
30% |
图表10 2006-2008年预测3G用户迁移比例(市场细分法)
2.3 综合评定
结合以上两种分析方法,经过定性调整,诺盛电信综合取定未来三年3G用户比例为: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3G迁移比例 |
2% |
8% |
18% |
图表11 2006-2008年3G用户迁移比例
考虑到各运营商在3G网络建设时,一般会采取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内陆的发展策略。在网络建设初期,3G网络建设重点为东部沿海重点城市推出,而非全国范围内铺开。因此,在3G初步发展阶段,我们预测中国3G用户数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到沿海重点城市移动用户占全国移动用户的比例,需要在上述迁移系数上面乘以一个调整系数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调整系数 |
60% |
70% |
80% |
图表12 2006-2008年 沿海重点城市移动用户比例
综上所述,诺盛电信建议的3G迁移比例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3G迁移比例 |
1% |
6% |
14% |
图表13 2006-2008年中国3G迁移比例
2.4 2006-2008年中国3G用户数
根据上述的所得的未来3年3G用户迁移比例和预测的移动用户总数,诺盛电信预测未来3年中国3G用户数发展如下: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3G用户数(亿人) |
0.055 |
0.291 |
0.842 |
图表14 2006-2008年中国3G用户数
(2006年中国3G用户数是指中国3G网络建设后第一年的发展用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