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河郎中

(2024-07-14 09:35:57)
标签:

1.常州孟河

教育

齐梁故里

情感

文化

清末民初年间,常州孟河古城内不但出了许多仁医、儒医、名医,还出了几位御医。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小小孟河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足见当时孟河医派医药医事之盛况。以孟河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等四大名医学家的孟河郎中名声的崛起,为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术界增添了不少的活力,特别是通过孟河郎中的不断创新,对当时的中医药学术界起到了鼓舞自强不息的作用,后来孟河郎中已发展成为江苏中医药学术界一大流派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学术界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医药学术界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这就是孟河医派从常州地方中医药家事业,走向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术界文化,孟河医派成为辉煌华夏清代常州五大学派文化之一,孟河医派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药学术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否定的历史性贡献。2007年孟河医派文化申报为常州市非物质遗产文化,2016年孟河医派文化又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遗产文化。

孟河四大医派医家揽中医药学术之大成,有《内》《难》《伤寒》温病等,将各派学术熔于一炉,尤其在杂病、外证方面颇建树。他们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具有以和缓为宗,治疗方法灵活多样。其汤药、膏方、丹丸、针砭、刀圭、内服、外用,完全依据各自的病情而配制的,他们善于总结正反经验,并著书立说,传于后世。仅清代至民初期间,留下有据可的医著达百部千卷之多。可谓是“云蒸霞蔚,蔚为大观”(摘自张戬炜著《常州文化》语)。从清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纷起四大家,各有擅长,但又相互熔,学说自成一体。后来,孟河四大医派又陆续走向全国并外拓展,在近百年,它向世界尤其东南亚与欧美等地发展,从而使孟河医派走向了世界。

本文后面主要向广大读者讲述发生在孟河四大郎中医派身上十几有趣的小故事与民间传说的轶事。

          龙城一支笔 江苏作家 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程协润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载侵犯版权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纪念七七事变
后一篇:孟河费氏医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