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中午,我约几位友人在理想大厦的“三个贵州人”吃饭,临走时发现一桌熟悉的身影----居然碰见陈坤和尹力导演一行人。原来当天他们要去新浪做直播,宣传新片《云水谣》。
好久没见坤儿,尽管从他脸上能看出些疲于奔波的痕迹,但那双眼睛贼亮贼亮的----因为正跟导演聊自己片中的角色,所以再次进入一种创作时的兴奋状态。听他们说起陈秋水为什么后来接受了王金娣,而让王碧云独自等候一生;又说到由于这样的情节安排,甚至引起了两个女演员的一些影迷对陈坤这个角色有争议......因为当时还没看过这片子,我在一旁听得云山雾罩的,直到尹力导演说了这样一段话,才突然感兴趣起来:“从现实角度看,陈秋水是先后去爱了两个女人,但从本质上看,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为他爱的就是一个人呢?!或者说,他坚守的是心目中那样一份纯粹的爱情,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大致意思是这样吧。我虽然不了解剧情,但导演对爱情的这番解剖还是让我很受启发的。
小时候以为爱情是只有某个人才能带给你的,长大后慢慢体会到爱情原来是滋长于你自己内心的,至于那个人是谁----更多是缘分使然吧。
对朋友是没什么好客气的,坤儿回过头来就给我布置了任务:看电影,写博客!说实话我很不愿意在博客这种地方公开谈论对爱情的看法,人与人的经历.认知水平.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情定律,说出来只是一家之言,容易被人误解甚至歪曲。先看了片子再说吧。
当天晚上的娱乐新闻里大篇幅都是《云水谣》的消息,看到几位主演在首映现场泪光闪烁,告诉大家还是要相信爱情;记者采访几个看完影片的观众,他们也都说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看完决定要好好珍惜身边的爱人。
第二天,我就认真负责的揣了包纸巾坐进影院,观赏《云水谣》。
开始一段是台湾青年陈秋水(陈坤饰)和王碧云(徐若瑄饰)的美好初恋,青葱岁月,一对璧人儿。坤儿演这个年龄段的戏一向拿手,最难得是他的肢体语言异常精准,跟他以前曾演过的类似年代的类似角色完全区别开了。
后来秋水因为参加左翼组织,被迫逃离台湾,来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与碧云山水相隔,失去了联系。王碧云在那头一直苦苦寻找等待;而这边,一位热情善良的女战士王金娣(李冰冰饰)爱上了陈秋水,知道秋水一心爱着碧云,就默默在旁边照顾他多年,最后竟追随到艰苦的藏区,把名字也改成了“王碧云”。这样大气无私的女人有谁能拒绝呢?中间几场戏非常感人,让人看了觉得,秋水接受王金娣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有对初恋的承诺,但作为男人,此刻也应该对身边这个可爱可敬的女人负上一份责任。
碧云选择守候,没有错;金娣选择追求和奉献,没有错;秋水选择金娣,也没有错----因为爱情都是没错的,但人生是充满美丽错误的。
整个片子看完,感人之处应该不少,可我的纸巾基本没用上,只有看到秋水背着刚生完孩子的金娣爬雪山时,导演用了一段吟唱六字真言的音乐作背景,我哭了。我认为这段音乐起了很大作用,佛缘深的人大概特别容易有共鸣。
我有个好朋友,鼻子天生闻不见味儿,有一天他很认真地问:“鼻子‘聋’应该也算残疾吧?”看完这电影我怎么开始担心是不是自己失去了对爱情的嗅觉,也成“残疾”了?怎么人家演得那么好,有人哭了那么多回,我没什么反应呢?
第三天,坤儿从广州发来短信:“看了吗?”
我回:“看了。”
“还行吗?”估计是因为我刚才回了那么干巴巴的两个字,他心里有点没底,才问得很“低调”。
我为了掩饰“残疾”,赶紧避重就轻的回复到:“你们演得都很好!”
他就没再理我这个“鼻子聋”的人了。
昨天我们公司的燕子说她也看了《云水谣》,并且字字重音地强调:“那里面我就觉得陈坤演得最好!”-----绝对是一字不差这么说的。
主角们演得好就不用我说了。我觉得杨贵媚演的秋水母亲也很让我意外,朴实沉默得让我看了她全剧中的最后一个镜头才反应过来那是金马影后杨贵媚!她是一个能够把个人完全藏在角色后面的演员,不张扬的处理方式反而使她的角色更有张力。
至于要不要相信爱情,还是大家各自看情况吧。说不定你太相信了,它反而跑了;等你不再相信了,真爱却来了。爱情使我们的人生完整,但完整的人生不只需要爱情。
最后,如果有人问你:“你认为一生的真爱只有一次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