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晋父母可休两年产假

(2008-06-24 15:49:27)
标签:

育儿

假期

文化

                    新晋父母可休两年产假

                            (图片来源:Google)

 

    两年前,公司澳洲总部房地产开发部因发展需要,招进一名女留学生:李军,做地产开发的工作。人如其名,李军的身板个头相较其他的女孩子,更像一个在部队上长期锻炼过的女兵。

 

    到开发部工作几个月后,开朗,活泼大方的性格让她有着很好的人缘儿,又是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毕业,工作能力值得肯定,唯一的不足是男子气较重,有些大大咧咧,相比要求心思细密的地产开发工作来说,有些细微而又能影响到大方面的点,就做的不够细致。考虑之下,以她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素养,销售工作应该更适合她。和她长谈了一次,希望她到销售部任职,但没想到怯于销售工作的心理压力,她有些不情愿,很排斥销售工作,不过最终她还是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后来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一个月后,她慢慢找到了一些做销售的感觉和技巧。

 

    一年过去之后,李军的成绩让全公司的同事刮目相看,她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手下还领导着4个大男生。外向亲和的性格和优秀的销售能力,她和同事相处的非常融洽,销售的业绩也是风风火火。

 

    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之中,没想到在此时,她面临一个很难调和的问题:她怀孕了。

 

    一方面在这份销售工作中,她经历了痛苦,磨合,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对成功的期待,努力拼搏,此时蒸蒸日上的个人事业正在向更大的成功迈进;另一方面,作为女人,此时是生育孩子的最佳年龄,老公希望她生下这个孩子,加之她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两家的老人更希望早日能抱上孙子。但问题是:做销售,怀孕时工作一方面不合适,一方面太劳累也会有危险,而之后的哺乳期,母亲也需要照顾幼小的孩子。

 

    最终,李军选择生下孩子,准备产后看情况,如果孩子需要照顾的话,就不得不离开自己喜欢的销售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了。先请了产假,生产之后,看到幼小的儿子,正在犹豫是要辞职在家带孩子,还是要事业。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她得知了一个好的消息:有关育儿假的政策出台了。

 

    其实这个政策就是澳洲近日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刊登的“新晋父母可享两年育儿假”的新规定。

1. 夫妻双方能够得到每人12个月的无薪育儿休假,即妈妈照顾幼儿至一周岁,又可以由爸爸休一年的育儿假来照看孩子

2. 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在休假期间根据其要求保留职位,使其可在休假后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

 

    无疑,这项政策的出台对李军来说是件好事,她不用辞职了,可以再休一年的无薪育儿假,在家照顾孩子。而对新规定细则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牵涉的相关人群以及未来执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一时间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执行的保障和益处:

1. 个体家庭基本不受影响。澳洲的高福利政策保证了家庭中爸爸或是妈妈因照顾婴幼儿减少一半家庭来源时,会在孩子出生有一次性补助,婴儿奶粉费等福利之外,还会对离职的爸爸或妈妈每月进行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

2. 企业的经济基本不受影响。因为执行的是无薪育儿假,休假期间雇主不需付薪水。

3. 亲子教育。父母双方有一人专门来照看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这对孩子的以后成长,人格的完善等都是有益的,而且在快节奏的今天,能够有一项亲子教育的政策也很难得。

 

执行中的缺点:

1. 在休假期间,企业内部的工作安排以及之后的人事调配都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影响;

2. 在休假之后,抚育婴儿的妈妈或爸爸因未参加工作而产生的一年断层期,在离职上岗后如何能保证适应自己在公司中的竞争力。

 

   “两年无薪育儿假”可能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还需要在执行中再慢慢的磨合和补充,而不同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假期制度适合在中国执行么?

 

    这就要从中澳两国的国情来分析,因为澳洲高税收政策的施行,慢慢的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因而能保证在父母休无薪育儿假时,能有政府的补贴,缓解家庭收入减少的生活压力。而中国的社会保障系统现阶段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要施行两年无薪育儿假,还面临很多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备完善,对独身子女的新晋父母出台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育养政策,能让未来的年轻父母面临选择事业或孩子的时候找到平衡点,在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的多重社会责任重压时,能够轻松一些,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