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国留学是逃避高考的方式吗?

(2008-06-10 16:44:46)
标签:

留学

高考

杂谈

               出国留学是逃避高考的方式吗?

                    (图片说明:某考点前等候的家长;图片来源:百度)

 

   “金叔,过两天我可就到澳洲了,要带我去华纳电影城的哦!”

   “呵呵,没问题,考的怎么样啊?”

   “那还用说,超水平发挥呗!”

    ……

 

    估计是刚从考场出来,小勇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要我“兑现”原来鼓励他参加高考之后带他去电影城的承诺。

    但三个月前,小勇已经决定放弃高考了,可能很多人都会奇怪:高考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啊,为何要放弃呢?

    话还得从小勇父母正为他办理去澳洲留学的事儿说起。

 

    一米八的个头搭配一张娃娃脸,聪明俊秀,这就是同龄人眼中的小勇。街舞,篮球,旅游是他的最爱,小小的年纪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泼开朗见闻识广让小勇一度成了班级最受欢迎的班干部。

 

    轻松愉快的高一结束,为高三打前站的高二来临了,学业开始变的紧张,再加上小勇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所在的这个班级中又是重点班,学校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面对繁重的学业,“尖子生”的压力光环,小勇从活泼好动变的沉默寡言,刚开始,父母觉得这还是一个好现象:儿子懂事了,知道安静下来,变得沉稳了。没想到,随着小勇请病假逃课,一节两节到后来干脆两三天不去学校,他们才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后,小勇就主动要求父母帮自己继续办理留学,刚开始两夫妻还纳闷呢:高一的时候,就和小勇谈过,让他准备去澳洲留学,结果他舍不得几个要好的玩伴,要考虑考虑,没想到现在竟然主动要求。紧接着,就三天两头的说自己不舒服,请病假不上课了。两夫妻即着急又无奈,毕竟这么大的孩子,过分的打骂也不是啊!

 

    转辗打听,才知道原来小勇所在的这个班级中,大部分孩子的家长不是企业家,就是当地机关的干部,尤其很多同学的亲戚朋友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在国外的,所以出国留学这个话题经常出现在他们谈论的范围之内。

 

   “某某人的表弟去美国了,某某的表姐又去哪哪了……”或者“那边的高中生怎么上课,到哪儿去玩,不用做家庭作业,怎么旅游啊”等等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经常对比到“那边的孩子多快乐,多自由”而自己即将要面临紧张而痛苦的高考备战,就觉得很郁闷!于是经常就有同学向国外的哥哥姐姐“求教”,“取经”,不过好几个同学得到一个信息:高考成绩用不上(只需要提供高中毕业的会考成绩和其他学年的成绩),有几个“前辈”竟然根本就没参加高考!

 

    一想到自己身兼“尖子生”名誉的压力,一想到自己要面对残酷的高考备战,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去澳洲的小勇,马上要求父母为自己申请留学了。

    小勇的父母觉得孩子要去澳洲留学,高考的结果虽不是很重要,但孩子就这样放松自己的学习始终是不对的,很认真的和小勇进行了交谈,还找了一个在澳洲留学老朋友的儿子和小勇进行了沟通。

 

    ……

 

    小勇拒考的插曲结束了,但像他这样考前怯考,“想法设法”用留学来逃避高考的孩子却不在少数。家庭条件优越,亲戚朋友又有在国外读书的,很多身处这样环境的孩子都认为到国外留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很容易。很多人高二基本就开始放松自己,认为只要通过会考就可以了,高考考不考都无所谓,有部分家长也因此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但是留心出国留学条件中,就会发现,对高中毕业生的录取中,有很多国家都明确要求提供高考成绩或高考录取通知书;澳洲高等院校要求中,除了会考成绩,及高中各学年的成绩之外,高考的成绩也占相当的比例;随着中澳两国教育往来频繁,澳洲院校对中国高考体制的了解增多,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被认可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有好几所大学可让高考成绩好的学生不经过预科课程的学习,直接就读。而且,即使在其他学校,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比其他申请人的更具竞争力。

 

    ……

 

    近些年来,高考“一考定终身”是否合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讨论,而在现阶段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高期望值,又有优越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前提下,高考考不了名牌大学,就直接将孩子送去留学。本意当然是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能有更多的选择,然而在高考重压之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让孩子误以为:去留学了,就可以不高考了!

 

    这种心理之下,“留学”作为逃避高考的方式是否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