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内,我与博友\北大学子;图片来源:净宇)
这些日子,“集百家之言、评天下万事”的网络上方兴未艾地出现了另一个热闹的议题:中国教育学府的泰山北斗——北京大学内是否该建酒店?
确也凑巧,崇敬而仅限于远观、仰慕的学府,因着一个演讲,给了我一个亲身体验的感受。
2007年4月24日19时,步履沉稳地走进了这所中国教育的圣殿,如许多学子般怀着顶礼膜拜的心,对这所育精英无数的学府在内心致以敬意。“一塔湖图”的诗般意境,一番人文笔墨的流光异彩,一种厚德载物的博大精深,犹如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灵动空间中自由呼吸新鲜的氧气。霎时,心里便对网络上争论的议题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与见解,一块远离喧嚣的宁静致远之地掺杂入商业利益的运作,自是大刹风景,有如碧玉之瑕疵。
心灵神游之时,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满脸笑容地与我打招呼。他叫张裕新,是一位博友,坐了7、8个小时的火车,从河南赶到北京,听完讲座,再赶火车回家。满怀感动地与他握手致意,感谢他这份至诚的友谊。
北大百年讲堂四季庭院的门口,不时有拿着《澳洲梦》的书,希望签名留念的博友;有灿烂地与我打招呼聊天的朋友,温情地交流。
百年讲堂四季庭院的厅堂不是特别大,摆好的座位上已是座无虚席。距离正式演讲的时间还有20分钟,便与来参加讲座的人聊侃起来。一对姐弟,姐姐是北大大三的在校生,计划毕业后去澳洲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弟弟即将高中毕业,已经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姐弟俩问起“澳洲梦青年俱乐部”的“一对一互助计划”以及对留学生提供帮助的具体细节。博友金子的弟弟是北大生物系教授,与金子、纽约的张妮可一起,与我相聊甚欢。……
四季庭院的空间里,弥漫了活跃的互动交流氛围。谈笑风生间,每个人都被这百年讲堂的庄严感染,有了一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息。
挥笔回忆北大之夜的记录之时,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怀,竟一时笔拙。浏览看毕博客圈中挚友的文章记录,突生灵感,他们饱含真诚的文字或许更真切地记录了我们相聚的难忘时光。
“演讲开始了。今天的眼睛题目是:澳洲梦——一个留学生的创业奇迹。
金先生栩栩如生的讲述着他在澳洲墨尔本所经历的一切,从1987年只带了1000澳元和两箱书籍只身来到澳洲,到去墨尔本大学讲课,到完成第一本书《中国贸易指南》,到弃学从商,开采第一桶金——开办中医诊所,再到走进澳洲地产业,购买“霍克大楼”,……从《中国贸易指南》,到开办中医诊所,到您现在的梦想——将苏州园林搬入澳洲,……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澳洲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
看着您所有的成功,免不了去猜想,这么多成功就没有失败过吗?哪会有不失败就成功地道理呀,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您在澳洲差点因为出勤率低而被认为是黑民,也因为此差点被逐出澳洲;在开办中医诊所初期,因为澳洲人的不了解,而赔进所有积蓄;当诊所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被被澳洲人认可的时候,因为西医工会的起诉,而不得不与澳洲警察打官司;1997年因为别人的误解而被“封杀”等等,这些挫折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打击,但是您的坚强,自信都让您挺过来了,这种韧劲儿都十分让人敬佩。
都说金凯平是来澳洲淘金的,但我看不仅仅是淘金,也是去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您创办了《新移民》杂志;发扬中国中医文化;投资华文报业,热衷慈善事业;举办澳洲梦青年俱乐部——一帮一互助小组,对新留学生给与帮助……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我想,在那么多困难和挫折面前您仍然自信勇敢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我为什么就要为眼前笑笑的困难低头呢?您是我的榜样,也是所有圈友的榜样。
怀揣梦想,为梦想成真而奋发。有梦的人已经成功了50%,这是我所理解的。这就是我此行所得到感悟。”
——木耳(http://blog.sina.com.cn/u/4bd17024010007ro
)
谢谢木耳的〈北大行〉记录,文章将我在演讲中谈到的方方面面都涵盖了,感谢你专注地现场实录,撰写成一篇栩栩如生的文章,感谢你读懂了我交流中的含义——为梦想而奋发。
净宇先生(http://blog.sina.com.cn/u/4976bd530100099w )在博文中提到说,对我在演讲中的一句话有特别深的感受——“我是靠大胆才走到今天。”是啊,净余先生恰恰理解到我对事业的态度。有学生问起,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创业还是工作?我的回答就是这句话中的意思。如果大学生心里有创业的目标,那么在毕业后,工作1-2年是很有裨益的。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将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企业如何管理、如何运作,然后再根据实际机会,以及工作积累的经验,大胆地迈出自己创业的步伐,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在某些专业方面特别突出的,毕业后,直接创业也未尝不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找寻一些实践的机会,这可以成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坚实基础。
博友一步一步来(http://blog.sina.com.cn/u/498221f901000aze
)在文中谈到我在澳洲华人很少的地区开中医诊所的事情。因为我有着曾经开中医诊所的渊源,演讲中,有人问我,对许多学者提出“取消中医”如何看待。我的回答一如我曾在博客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样,中医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救命的科学。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百年讲堂内,没有剑气的张扬跋扈,没有江湖的腥风血雨,却有着我们一群人的朋友豪情,我们论文说地,相聚典雅皇城,论“剑”紫禁之颠。
站在百年讲堂上,我有一种感觉:中华民族处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我们为我们民族的强盛而骄傲,充满梦想的年轻学子们为我们祖国的未来而一起奋斗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