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RMIT2005年毕业典礼照片。图片来源:RMIT大学网站)
昨天两个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学习的留学生来公司找我。这两个年轻人没有预约,直接“闯”来的。秘书Lisa问他们见我有什么事?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们俩是通过澳中集团协助申请的大学。我们想见见金先生,当面感谢他!”
“我看过金先生的博客,他那么平易近人,应该是不用预约,也没关系的。”另外一个学生很机灵,赶紧接过话去,堵住了Lisa接下来的‘是否有预约’的问题。
Lisa告诉我情况后,我听了就乐了。这群年轻人,倒是很会‘社交’啊,连用了‘捧’和‘堵’两招,让我不得不见哦!就冲他们这聪明,我也决定见见他们。
“我叫Martin, 他是Kelvin,我们想当面谢谢您!谢谢您帮我们安排的免费申请RMIT。现在我们开学快一个月了。”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男生自我介绍了一下。
这两个学生的名字我有点印象。前两个月,公司负责留学事务的Celia跟我汇报过,有两个学生想赶在这个学期读研究生,但是雅思成绩拿到的比较晚,自己申请已经赶不及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2月的开学了。如果上7月份的,就要耽误半年时间。他们偶尔从RMIT的资料上看到,我是学校的中华研究中心顾问,知道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录取通知书,所以想请我们能帮他们申请这个学期的入学。我让Celia赶紧办理了他们的申请,并嘱咐,不要收取任何费用,就当帮助这两个学生。
“不要谢我,要谢的话,就谢Celia吧!她可是赶着时间帮你们弄的!哈哈……!”我打趣道。希望玩笑可以消除眼前两个年轻人的拘谨。
“呵呵,还是要谢谢您的!”
“你们现在学什么专业?”
“我在RMIT学电子商务。Kelvin学市场营销的。”
“专业都不错啊!学习紧张吗?”
“有点。我们都觉得比想象中压力要大很多。您能给我们点学习方面的建议吗?” Kelvin问。
“澳洲的教育模式跟中国是有很大区别,你们习惯了国内的教学方式,在这边可能刚开始会觉得不适应。”
“嗯,这边上课都是大型讲座,一堂课,老师会讲到几十页的内容,虽然会有Powerpoint(幻灯片)上提示一些要点,下课后还要看好几本参考书,可有时觉得根本跟不上,所以很有挫折感。”
“大型讲座是澳洲的大学上课的基本模式。老师只会跟你提要点,这是启发性思维教学模式。大部分具体的内容你们必须课前或课后自己阅读、研究。在澳洲读大学,每个星期,学生的课程安排都不会很多,大概也就是两三天有课。但千万不要以为其他时间可以轻松的休息了。这些时间是给你们去图书馆阅读、分析资料的。一般,每门课可能每周要求阅读5-6篇很长的专业文章,或者3-4本相关的书籍。学生必须学会自己从论文或参考书籍中分析出要点,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我每个星期列好计划,一定要看完资料。可是看了几页,觉得太枯燥,就看不下去了。而且实在是太多东西要看了,根本忙不过来。以前在国内上大学时,只要好好上课,做好笔记,最后考试也就没问题了,什么都不用担心。没想到,在这,自己不看书,上课就跟听天书一样!”Martin自嘲道。
Kelvin在一旁,边笑边点点头,说:“我下星期就要交一个作业,论文形式,1000字。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好像才刚开始上课,怎么就要交论文了?我算了一下,这个学期,四门课要交10个论文,还有两个是5000字的。总共13周的学习,等于平均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篇大论文。我现在都不敢想象了。”
“这一点,我也听到很多学生提过。频繁的论文可能是这边学习的主要压力。而且,每一个论文,你必须要查阅很多的资料,做很多的研究,才能开始动笔。它要挖掘的是你的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可能是澳洲的教育方式与国内不同的地方。你可以在论文中提任何观点,哪怕是跟老师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所以,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不只是对你们研究生,本科生平时也需要自己做研究,写论文。”
Martin转过头去,对着Kelvin。“我还好,过两个星期才交第一篇论文,而且还是小组论文,每个人负责一个观点的分析就可以了。”
“小组论文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模拟战场’。你们一定要把握好小组作业的机会。这是培养你们今后适应团队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特别是澳洲比较包容各国文化,所以会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有时可能你们一个小组里就会有来自三、四个国家的同学,有点像小联合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体现在你们的团队合作当中,怎么样才能跟大家磨合不同意见,提出新锐想法,这都是你们会从中慢慢学到的东西。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都很有帮助。”
“嗯,我也这么想。我的小组里就有印尼和挪威的同学,除了听他们将一些家乡的趣事,还能认识不同国家的朋友,以后旅游都有地方去了!”Martin美美地想着他的小组。
“你别光乐,你们那个论文是不是还要作Presentation(演讲)啊?”
“嗯,”Martin脸上的笑容马上沉下去了。“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演讲呢!我这学期还有几个独立论文也都需要作Presentation。好难哦!”
“我也有4个Presentation。”
“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啊!你们看到澳洲的政治家们,平时演讲都是口若悬河,这都是读书时锻炼出来的。澳洲的教育是从中学开始就要求你要在同学面前演讲,阐述自己文章或作业的观点与意思。所以,演讲对提高你们的交流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Kelvin说:“要是能在澳洲留下来,我也去竞选个市长当当。”
“哈哈,好想法。然后,说到论文,我一定要提醒你们一个很严重的事情——抄袭与剽窃(plagiarism)的问题。这跟国内是不一样的。抄袭别人的作品文字是不允许的,而论文中使用其他作者的用词及观点却不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代,这也是抄袭。后果是很严重的。轻则课程不通过,重则学校会予以开除处理。这个错误,我刚来澳洲时,也犯过。我跟迪肯大学的Darren教授合作写书时,初稿我没有注明查阅及引用过的资料出处,后来Darren教授告诉我,一定要注明,这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尊重他人的成果。我才知道澳洲在做学问这一点上,是要求很严谨的。以前,也听说过,一个学生因为抄袭作业,被学校开除的事件。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般老师也会跟你们强调这一点的。”
“我从课程纲要上也看到了,但是没想到这么严重。看来论文中一定要写明参考资料出处了。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惹下麻烦。”
“谢谢您!我们以后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来找您吗?”
“我的日程安排上允许的话,一般都没有问题的。我也很高兴跟你们这样谈话的。”
看着眼前这两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我由衷的喜欢,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他们与我当初一样,满怀着梦想与希望,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闯荡圆梦,尽管心底有些许恐惧,但依然乘风破浪的勇往直前。博客上,有个年轻人叫‘ygyforever’的给我留言,他马上到澳洲来读博士了,有点担心学习上应付不来,希望我提些建议。我认为,在澳洲做个好大学生,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考一个好成绩;而是要培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以及演讲的能力。中国的学生是充满智慧的,只要改变一下观念,溶入澳洲,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Top)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