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友互动 |
作为一个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露天的圆形剧场内可容纳3.5万人。周围的文化和商业建筑约4.4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新馆(NGVA)、澳洲动画影像中心(ACMI)、还有ACMI和SBS电视台的写字楼、工作室、画廊等,以及众多的餐馆、咖啡馆和商铺。所有这些都集中在3.6公顷的土地上。
自2002年10月26日联邦广场正式开放后半年内,我是一直没有闲暇去看看。因为身边很多朋友的评价都是“一般”,“感觉不怎么样”,我便也不凑那个热闹。之后,偶尔去逛逛,确也觉着一般,且不论它的设计理念如何前卫,形状如何新颖,只是于一个市民广场来说,实用才是最重要的。而眼前的广场,与我想象中的获奖作品,实在相去甚远。整体不够宏伟,开阔,每一个建筑楼层很低,没有一个大型广场应有的气势。而建筑色彩亦不够华丽,更是缺乏像悉尼歌剧院那种独特的造型风格。
和大多数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一样,联邦广场会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也引发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说它是个“垃圾堆”,一个“迪斯尼式”的“奇怪世界”,夸张的“德国式表现主义”,诸如此类。无疑,还会有更多的形容。杂乱无章的几何图形的一个特点,是建筑的伸缩能力,就好像它从来也没完工—水泥、钢铁、玻璃组合成的一个活的整体—所以,它不仅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个建筑体系,还带来了一个固定的建筑。
偶然的机会,我与这个具有争议作品的设计师会面了。这位浑身散发着艺术气质的建筑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如此与众不同,甚至于第一眼便能让你感觉出他的职业特性。
那是2005年下旬,我因为举办一年一度的“澳中房地产论坛”,邀请到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演讲,介绍一些前卫的建筑理念。在州政府建设部长Dom先生的引荐下,我跟Peter Davidson 进行了长谈。交谈中,自是免不了问起联邦广场的设计。他侃侃而谈。
联邦广场的灵感来自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只是他设法将理念的静态图形转变成生活中的动态几何,以建筑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的丰富性。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就象自然界一样。建筑本身能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人身处其中有梦想,而不是回忆过去。数学与艺术之间明显的联系就在于,它可以通过那些看似荒谬而流动的图像,一方面显示自然界中形状的重复,同时又表达对进化的诗意的评论。
或许是跟Peter的接触,我开始欣赏这个年轻的设计师脑子里那种与众不同的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联邦广场的架构。他亦向我谈起,除了联邦广场,他们的Lab工作室在中国有很多项目,北京的SOHO尚都,重庆的阳光一百渝能万怡,青岛的海关大楼等等。城市建设在中国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城区都在新建中,这对于他们的工作室来说,自然也存在很好的商业契机与建筑发展空间。
从一种平凡的设计中体现出不平凡,这或许是联邦广场的特色所在。潜移默化中,我慢慢喜欢上这个设计了,尽管没有中国广场的现代化气息,悉尼歌剧院的奇特,但是它是在创建一种理念,一种自然,数学,艺术,建筑的完美结合。毫无章法的规则可以让人随处漫游,一切都是隐藏的,而又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新的理念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才能让人逐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