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尔本联邦广场是奇迹还是奇误?

(2006-02-10 13:30:39)
分类: 网友互动

 

墨尔本联邦广场是奇迹还是奇误?

    (图片来源:Federation Square网站)

    最近一位博友乱嘀咕在博客中问起,墨尔本联邦广场是否真如传言中的美丽不可方物,亦或只是虚有其名。朋友是从潘石屹的 SOHO尚都推介会知道,两个项目均出自同一位设计师-Peter Davidson之手,因此特别好奇。

    凑巧,新年前,我从电视里看到澳洲的一家主流媒体作的一个“澳洲七大建筑”评选活动,墨尔本联邦广场也入选其中。联邦广场是Peter Davidson所创建的Lab建筑工作室最成功的作品。自建成至今,奖项光环一直都围绕着这个作品,诸如,2005年亚太地区最佳公共建筑奖,2003年英国FX国际室内设计奖,2003年迪拜建筑和城市空间都市设计奖,2003年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最佳城市设计奖和最佳室内设计奖,以及2003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皇家建筑师协会勋章等诸多奖项。

作为一个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露天的圆形剧场内可容纳3.5万人。周围的文化和商业建筑约4.4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新馆(NGVA)、澳洲动画影像中心(ACMI)、还有ACMI和SBS电视台的写字楼、工作室、画廊等,以及众多的餐馆、咖啡馆和商铺。所有这些都集中在3.6公顷的土地上。

2002年10月26日联邦广场正式开放后半年内,我是一直没有闲暇去看看。因为身边很多朋友的评价都是“一般”,“感觉不怎么样”,我便也不凑那个热闹。之后,偶尔去逛逛,确也觉着一般,且不论它的设计理念如何前卫,形状如何新颖,只是于一个市民广场来说,实用才是最重要的。而眼前的广场,与我想象中的获奖作品,实在相去甚远。整体不够宏伟,开阔,每一个建筑楼层很低,没有一个大型广场应有的气势。而建筑色彩亦不够华丽,更是缺乏像悉尼歌剧院那种独特的造型风格。

和大多数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一样,联邦广场会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也引发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说它是个“垃圾堆”,一个“迪斯尼式”的“奇怪世界”,夸张的“德国式表现主义”,诸如此类。无疑,还会有更多的形容。杂乱无章的几何图形的一个特点,是建筑的伸缩能力,就好像它从来也没完工—水泥、钢铁、玻璃组合成的一个活的整体—所以,它不仅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个建筑体系,还带来了一个固定的建筑。

偶然的机会,我与这个具有争议作品的设计师会面了。这位浑身散发着艺术气质的建筑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如此与众不同,甚至于第一眼便能让你感觉出他的职业特性。

那是2005年下旬,我因为举办一年一度的“澳中房地产论坛”,邀请到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演讲,介绍一些前卫的建筑理念。在州政府建设部长Dom先生的引荐下,我跟Peter Davidson 进行了长谈。交谈中,自是免不了问起联邦广场的设计。他侃侃而谈。

联邦广场的灵感来自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只是他设法将理念的静态图形转变成生活中的动态几何,以建筑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的丰富性。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就象自然界一样。建筑本身能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人身处其中有梦想,而不是回忆过去。数学与艺术之间明显的联系就在于,它可以通过那些看似荒谬而流动的图像,一方面显示自然界中形状的重复,同时又表达对进化的诗意的评论。

    联邦广场的每一座建筑都有自身独特的外观和内涵,在整体上又具有连续性。复杂的建筑表面,独特的三维效果是他们追求的效果。整个广场由5个三角形叠加,变成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这叫一个外立面板,5个这样的外立面板再拼成一个更大的板块。拼装三角形要求不能有哪个三角和它周围的其他三角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必须朝着不同的方向。拼装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材质,内部表面的装饰给墙壁分出层次,在钢结构上面叠加了玻璃结构,它的第二外层包括金属结构、石板、金属板和金属网格板。整体看来就是杂乱随意的,这些板块看似相互交织,毫无规律,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的,结果,三角形的最小区域成为最大区域的一部分。这种样式在整个建筑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就像一首乐曲,深沉的主旋律一再重复,虽然听起来似乎混乱而急凑。最终的效果,是建筑的表面变幻莫测,阳光掠过,或阵雨过后,它的气氛、色彩、材质和纹理,都会发生变化。

   建造广场的宗旨,就是要提供一个公共场所,让人们可以聚会,而对外来的游客,对民间的庆祝活动、游行和公共活动,则是一座“地标”。它功能的多样性和倾斜的结构为室外演出和活动提供了空间,它的大屏幕则为活动的发起和推广起到宣传作用,也成为运动和文化集会的动态站点。

或许是跟Peter的接触,我开始欣赏这个年轻的设计师脑子里那种与众不同的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联邦广场的架构。他亦向我谈起,除了联邦广场,他们的Lab工作室在中国有很多项目,北京的SOHO尚都,重庆的阳光一百渝能万怡,青岛的海关大楼等等。城市建设在中国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城区都在新建中,这对于他们的工作室来说,自然也存在很好的商业契机与建筑发展空间。

    上个星期,我接受SBS电台的采访时,从广场中心穿过,走进SBS办公楼。我跟主持人随意聊起工作环境的问题。她脸上漾着一丝笑容,说:“我最是喜爱走过联邦广场的地面,在国内的时候,我去过天安门,云南以及很多城市的广场,没有见过这种地面。独特颜色的砂石铺底,从红色、橘黄色、黄色、粉色到紫色、灰色,以微妙变化的方式图案安排,布置在广场表面,与整个城市其他的地面形成差距,给人视觉上一种审美愉悦……        

从一种平凡的设计中体现出不平凡,这或许是联邦广场的特色所在。潜移默化中,我慢慢喜欢上这个设计了,尽管没有中国广场的现代化气息,悉尼歌剧院的奇特,但是它是在创建一种理念,一种自然,数学,艺术,建筑的完美结合。毫无章法的规则可以让人随处漫游,一切都是隐藏的,而又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新的理念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才能让人逐步接受的。

    在房地产圈工作这么多年,澳洲的十大建筑师,我大概见过其中的6、7位。他们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表面上有点“木纳”,但是设计观念却各有特色,不随波逐流,这是我最为欣赏、佩服的。每年的澳中房地产论坛,我都极力希望这些设计师们能将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介绍给国人,更是希望能促成他们到中国考察交流,让两国的设计思维能互相碰撞出新的火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