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稿笔记[4]:不要把布景当戏写
(2009-11-04 07:23:08)
标签:
创作杂谈校园文化随笔 |
分类: 文化乱谭 |
阅稿笔记[4]
不要把布景当戏写
看了一些剧本,作者们的笔功也还可以,然而剧本写得却不行。我百思不得其解,连看了N部,发现它们有一个几乎是共生的问题,即把布景当戏写了。布景,我们都知道它只是舞台上演的戏的一个环境而已。把布景当戏写,就是搞乱了主次,把戏的角色当成布景的解说员了。这种情况,我们在“现实题材”的影片中最常见,特别是那些号称“主旋律”的影片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这也正是它们“不好看”、“干巴说教”的根本原因所在。
比如有一个剧本,是写从国外出劳务回来的朝族妇女搞土地流转的。题材本身就不好搞,很容易写成宣传政策的作品。作者努力使它摆脱说教,编织了几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然而可惜的是,它没有分清布景与角色的关系,写来写去还是把“情”丢掉了,人物成了土地流转的解说员,矛盾冲突也变得造作起来。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一点它没抓住。情是人物的灵魂,它也没抓住。那么这样的剧本不就剩下宣传了吗?
布景就是布景,它只不过是人物活动的舞台环境。
真正的“戏”在人物关系上,在人物情感上,在人物性格上。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品不再在事件上下功夫,不再在“布景”上玩花样,不再在宣传上作文章,而是着力刻划人物,写人情、写人性,什么时候我们的剧作就好看了。把事件推到后景去,也就是把布景挂到天幕上去;让人物站到前台来,也就是真正让他们成为戏的主角,那么他们就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了。因为电影剧作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