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尹宪
肖尹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01
  • 关注人气:3,0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并非历史的解恨___看<无耻混蛋>

(2009-10-28 07:06:30)
标签: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分类: 电影世界

并非历史的解恨

我看《无耻混蛋》

并非历史的解恨___看<无耻混蛋>

这部片子翻译得很糟。咬了好几次牙,才勉强把它看完。看完之后,我的评价是:冗长的开头、拖沓的肚皮,精彩的结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翻译得不好。看不下去,却知道它是颇受好评的片子,于是便从网上找资料想弄个究竟,才发现原来是翻译的原因把原本精彩的故事弄得了然无趣了。

弄清了故事,由此而感叹了如下一番议论。

历史片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从来都是相当尴尬的。无论是一般的历史题材的片子还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片子,一概如此。尴尬在哪里?尴尬在按历史真实去要求它。戏说虽然盛行,然而却总是被诟病,说它“诱导”人们错误的认识历史,说它是“歪曲”历史,并且忿忿地说:如此这般下去,史将不史。这种把艺术当做历史教科书的思想认识,非常的顽固地存在于史学界、教育界和评论界。在他们那里,艺术只要讲历史,就必须符合历史“真实”,否则就是应当声讨的。在他们那里,《大独裁者》那样拍可以,《胜利大逃亡》那样拍也可以,因为它们是外国人拍的,与中国的历史无关。然而为什么他们的片子这样表现历史就可以,中国就不行,他们永远也解释不清楚。

其实,艺术就是艺术,它承担不起教授历史的责任,也承担不起除了娱乐(当然是寓教于乐)之外的其他的社会责任。现在,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犯罪分子交代时说他们是如何从影视作品中学到犯罪手段的,甚至说他们是如何被某些影视作品“腐蚀”的,于是一些媒体甚至一些职能管理部门就借机大肆诘问艺术,要求艺术自律,不要充当“教唆犯”。这真是一种奇怪的逻辑!试问,看过那些罪犯所说的“教唆”他们犯罪的影片的人何止千万,怎么别人就不犯罪,偏偏他们走上了绝路?

由此片发一点关于历史题材的感慨,是因为中国的影视创作实在是太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日记[2009/10/2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