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片随笔[15]

(2009-09-22 05:41:58)
标签:

创作杂谈

侃电影

艺术

文化

校园

随笔

分类: 文化乱谭

审片随笔 [15]

音乐如水似有若无

刚审完一部影片,我赞赏它的音乐似水流淌若有似无,很好的与整部影片的风格和情绪想得益彰。

我说:这才是真正的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起到情绪烘托和情节泻染两种作用。一般战争片、警匪片、神鬼片等等类型的影片或是艺术片中情节需要的戏剧段落,电影音乐有着宣染作用的,但是大多情况下电影音乐应当起到烘托作用。好的电影音乐让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你的情绪却随着剧情的进展起伏跌宕。现在,这样的电影音乐不多,大多数的影片都不分情节是否需要,一律从头至尾的轰鸣着,时刻提提你它的存在。这不是成功的电影音乐。1982年的全国电影创作会议上,电影音乐界的艺术家们特地分析了电影《人到中年》的音乐,认为它成功在似有若无,行云流水般的与影片紧密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作为综合艺术,电影创作需要各个行当的艺术家们通力合作,绝不能为了展示自己而脱离整部影片进行个人的实验。曾经有一部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影片的电影音乐便受到了严历的批评,因为它竟然玩起了现代主义的印象派,结果与整部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背道而驰,显得非同一般的不伦不类。这是一个业界都知道的失败的电影音乐。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电影音乐如果成了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影片的艺术质量照样大打折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