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尹宪
肖尹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01
  • 关注人气:3,0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曲好唱口难开___看<兰花花>

(2009-08-25 04:44:37)
标签:

侃电影

娱乐

艺术

文化

探讨

校园

随笔

分类: 电影世界

小曲好唱口难开

我看《兰花花》

小曲好唱口难开___看<兰花花>

这部片子取自陕北民歌“兰花花”。

五十年代,曾有一部《陕北牧歌》说是取材自这首民歌;后来到八十年代,又有一部《黄土地》也说是取自这首民歌。现在出了这部名字就叫这首民歌本名的片子,自然吸引我去看看它到底怎么表现这首在中国很有名的小曲。因为,根据一首歌而创作出一部动人影片的事例在世界电影史上屡有发生,比如日本山田洋次导演的影片《幸福的黄手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作品。

那么这部《兰花花》如何呢?

片子中有许多镜头拍得很美。特别是一些晚霞和剪影,拍得很有一种苍凉美感。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拍得也很美。不过很遗憾的是,戏剧情节本身没有围着“兰花花”这支民歌歌做文章,甚至也没有升华开去进行创造性的开掘,拍出一部更加好看的故事片来。现在看,虽然影片政治上没有问题但是艺术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1、             整个故事比较旧。“兰花花”这个题材的本子八十年代就看到过,因为故事单薄和陈旧,当时被枪毙了。现在这个片子的剧本虽然不能说是八十年代那个剧本,但是确实很旧。旧,主要是指它讲故事的角度。

2、             情节结构上比较乱。看完全片可以知道它是由兰花花和三贵的爱情以及兰花花因为爹爹娶了“三姨”做后妈,在家里受气、与媒婆给张家说亲拆散了花花与三贵这三条线构成的。但是哪条线都写得平平淡淡,都没有形成受看的“情节线”,尤其是兰花花与三贵的爱情线写得不浓,造成整个故事的悲剧味不足,影响了观赏性。这个问题在剧本中就存在,而导演在二度创作中又没有解决。

3、             也许是为了增加民间文化元素,影片让花花的爹张有根吹唢呐。可是这唢呐完全游离于全片情节之外,既对塑造人物没起到任何作用,也没有衬托出影片的悲剧气氛来。所以几乎是废的。

4、             情节上的露洞也比较明显。如,媒婆骗三姨说宝蛋蛋的病是兰花花“剋”的,并且让白大仙也这么说,可是后边的戏就没有宝蛋蛋的事了。这岂不等于让媒婆说准了,兰花花真的成剋星了吗?

5、             制作上比较粗糙。用“资金”不够作理由是搪塞不了的。比如三贵给兰花买的花布,拿回窑洞里之后与她炕上铺的褥子、她的枕头花布是一样的。这是资金不足造成的吗?显然是偷懒的必然后果。那么,花布这个细节还值得兰花花激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