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这只"手"
(2009-08-03 04:41:47)
标签:
改革经济新秩序社会生活突发事件反思探索杂谈 |
分类: 有话就说 |
政府这只“手”
轰动一时的“通钢事件”值得反思的方面和问题很多。
首先最应当反思的是政府这只“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由政府来推进所谓的“强强联合”,本身便是政府站位的错误。之所以出现这种站位错误,是因为认为“国有资产”是政府的,所以政府就要出面管。其实,增资扩股是市场经济行为,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理应由市场运作,由企业自主去完成。政府在其间的作用只是进行政策指导,而不是连具体的实施方案、人员安排等等都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现在的情况是政府这只“手”伸得太长了,把经济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结果便是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而悲剧一旦发生,政府的地位便相当尴尬。“通钢事件”整个演变过程中,吉林省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如此。我们从头至尾看到的都是政府这只“手”,无论从开始通钢与双龙“联合”的“包办婚姻”还是后来管理层的人事安排,甚至出现并非突发的事件之后的定性,都是如此。
应当说,在这件事上吉林省政府有着不可推缺卸的责任。
打死人的起因以及数千人静坐示威和冲击行为的爆发,都出自后来那个被宣布“永久撤消”的方案。如果没有那个方案,没有“双龙集团”依方案的强行介入,矛盾不会激化到死人的程度。那么,现在需要调查的,就不仅是人是谁打死的,还应当调查一下这个“永久撤消”的方案是怎么出笼的。如果认为它是正确的方案,为什么要宣布“撤消”而且还是“永久”的撤消?如果它真的得到了“职代会”的通过,也得到了广大钢铁工人的理解,为什么会遇到如此激烈的反抗?“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东西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总不能简单的以一句“国有情结”或者说“不明真相的群众”被“极少数人”“煽动”来掩盖吧?
解决“通钢事件”,不把政府的责任和问题查清楚,那么类似的事件就难免还会发生。
转变政府的职能,不是说说而已。人民政府为人民,也不是说说而已。政府这只“手”在经济活动中请缩回去,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学会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不是事事都跳到前台来“站位”,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得多,政府也就主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