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饮鸠止渴
(2009-07-29 04:54:21)
标签:
艺术经济新秩序探讨侃电影文化 |
分类: 文化乱谭 |
中国电影在饮鸩止渴
这是《时代周刊》上刊发的采访著名影评人程青松的访谈录前言部分。原文请去http://cul.sohu.com/20090723/n265420060.shtml查看。
程青松是个爱憎分明的人。访谈里,他毫不掩饰对中国电影批评现状的“厌恶”:“中国电影批评的环境已经很荒凉,已经没有真实的批评了。”这是让人痛心的现状,在程青松看来,影评人应该是个热爱电影的人,也是个敢于说真话的、独立的人。
他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批评环境,赞赏在谢晋巅峰时期便敢直言(《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的朱大可,他也猛烈抨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困境的电影批评,直呼“如果几百块能够买断一个人的声音,那那个人的声音好廉价”。《南京!南京!》是他抨击的焦点。早在4月末就准备发行的《青年电影手册》因为《南京!南京!》推迟了两个月。在“附加”的两个月里,他增加了针对《南京!南京!》的影评文章,还为此组建了“独立批评沙龙”,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公约。他坚信电影的虚假繁荣是以牺牲中国电影的未来为代价:“中国电影绝对不能只靠几部亿元大片来支撑。如果电影市场上只剩下几部亿元大片,那中国电影的末日也不远了。”
前一篇:废话连篇[5]: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