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枝可栖的灵魂__看<蝴蝶>

(2009-04-25 05:19:30)
标签:

娱乐

文化

艺术

侃电影

校园

随笔

分类: 电影世界

无枝可栖的灵魂

我看《蝴蝶》

无枝可栖的灵魂__看<蝴蝶>

剧中有一句台词:当地人把蝴蝶说成是恶魔的灵魂。

在影片中蝴蝶成了灵魂的替身。有人用很精彩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故事:恋上南方澳美丽与宁静的爷爷,宁愿舍弃日本人的身份留在台湾;但加入黑帮的父亲却执意回到日本发展,走火入魔的重拾祖籍的亡魂,把台湾的身份和台语从精神上彻底漂白,只肯在翻译的帮助下和台湾黑帮交谈,就连托人带给被自己抛弃在台湾儿子一哲的礼物,也是他刚到日本谋生所用的刺身刀;帮弟弟顶罪出狱后的一哲,面对一大堆理不清的恩怨情仇,内心只有对父亲的怨恨、对母亲的追忆、对失去灵魂的寻找。他沉默寡言的躯壳中,蕴藏的是一触即发的暴力与灵魂残缺的痛苦。他回到出生的村落,到处询问陌生的族人知不知道那个小男孩(其实是他幼时的族名)的下落;他抓起蜿蜒爬行的蛇咬断喉咙,把蛇血洒在路边无名的坟头;他穿梭在熟悉的树林中,妄图能看到灵魂化作蝴蝶振翅的影子;他紧紧搂住弱小的阿佩,却感受不到彼此的体温。他听不懂父亲嘴唇吐出怪异腔调的日语,一如旁人听不懂岛上原住民朴实悲怆祈福的歌声,陌生的语言带出的是沟通的隔阂,是对自我圈子的封闭和外界的挑衅,母亲选择在郁郁寡欢中自杀,一哲选择用暴力回应整个世界,阿佩则选择在所有人面前沉默,彼此都有彼此的方式,却缺乏融汇的交点,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人物内心的寂寞在镜头下被渲染、放大、幻化做黑暗的灵魂。

这部影片没有紧凑的故事。

在创作中,不知为什么导演要采用字幕进行结构间隔。影片从头到尾用了11段标题字幕,却令我惶惶然,看的不得要领。原本就没有很强的故事性,再把结构切得如此琐碎,追求一种什么效果呢?

然而片子里有两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一哲在荒山野岭中找到他母亲的坟头时,看到石块堆积的坟头上盘着一条蛇,便把他抓起来咬断了脖子,以蛇血祭奠,然后对跟随来的阿佩淡淡地说了一句:母前生前最怕蛇。再一个是在竹林中他被仇人从背后剌中腹部,在痛疼中他企图拔出刀来,却看见那带血的刀尖上站着一只美丽的蝴蝶。真是令我相当的震撼。

记镜头,是我的习惯,因为它是影片艺术的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